最新新闻:

云南文山: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高地

时间:2021-01-28 17:51:10来源:云南网

“十三五”期间,文山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实施“三创一育”,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合作社等进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采取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业务培训、争取财政支持等措施,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高地。

农业强:巴西菇年产值达1300万

冬日的马塘镇塘子寨村蒙着一层薄雾,阳光透过雾气照进文山市文祥巴西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显得一片祥和。由于入冬之后菇棚里已经没有可以采收的巴西菇,工人们便围绕着准备菌种和包装订单开始忙碌着。在菌种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特制的接种箱里为已经完成高温灭菌的袋装小麦接种。据合作社的负责人汪祥飞介绍,准备菌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将营养丰富的小麦浸泡24小时,再经过煮透、冷却、装袋、高温灭菌、接种,最后进入恒温培养室培养三个月左右,才能开始使用。

文山市文祥巴西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祥飞说,2013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涉及巴西菇的种植,2014年买了机器开始尝试初加工,在“十三五”期间,合作社也从最初的市级、州级示范社到现在的国家级示范社,年产值达1300多万元。如今,合作社形成了从菌种的研发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同时,合作社还采取前期为群众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后期以保底价格回收及吸纳附近群众务工的方式帮助群众增收,每年预计带动群众增收1300万元。“我们下一步就是扩大生产规模 ,争取把现在的326个大棚增加到450个大棚、产量从1500多吨增加到2000吨、产值从1300万到2000万。”汪祥飞说。

农民富:万亩马铃薯带来“薯光”

在德厚镇石榴红村,村民陶保昌正在自家地里查看马铃薯长势。由于前几天出现降霜的情况,陶保昌的马铃薯已经被霜冻死了不少,但陶保昌并不灰心。他说,马铃薯是一种很顽强的农作物,虽然现在被霜冻死,但在后期的照料下也还能长出来,只是收获时间会晚些。

看着地里绿油油的马铃薯苗,陶保昌告诉记者,从2017年起,德厚镇开始种植马铃薯,最初大家都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他家当时种了10亩,没想到马铃薯的亩产能达到3吨左右,单价也基本稳定在每市斤1至3元。现在陶保昌家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0亩,全镇种植马铃薯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小小的马铃薯为全镇大部分群众带来了“薯光”。

记者了解到,2020年,德厚镇共有11个村委会7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2万亩,单价最高时达4元一市斤,共为农户增收8000余万元。今年德厚镇再次扩大种植面积,预计种植4万余亩。“我们这里是从2017年开始栽的,这个马铃薯也帮助了很多的农户发家致富,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地这里指导。”文山市德厚镇石榴红村村民陶保昌说。

农村美:1500亩红土变绿洲

冬天往往给人一种萧条的印象,但在德厚镇中铭柑橘种植基地却仍是绿油油的一片,看上去十分美丽。文山中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罗润芝向记者介绍,10月金秋,基地果子大量成熟时,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甘平和红美人、金灿灿小太阳般的美国柚,整个基地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那时的基地才是最迷人的。

然而在以前,山上都是农用地,广大群众只能种玉米等作物。到了冬天山上只剩光秃秃的红土。2017年,中铭公司正式入驻德厚,流转了1500亩土地发展柑橘产业。同时,园区还以每天80元的工价雇佣农户、建档立卡户入园务工,将果树以株为单位承包给农户管理,管理费每年每株10元,13户承包的果树农户每年至少能获得6万元以上的收入。2020年13万棵柑橘覆盖住了红土,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到今年这个树苗已经长大,一眼望过去看不见土了,同时我们还吸收农户到我们的地里面务工,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这个是一个又富又美的产业,不仅山绿了,农民的包包也鼓起来了。”罗润芝说。

“十三五”文山农业产业成效显著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文山市坚持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特色经作、山地牧业等高原特色产业。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19年,全市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36.99亿元,同比增长21.67%;农牧渔业增加值23.16亿元,同比增长22.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4元,同比增长12.5%,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作物长足发展,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文山市乡村振兴及“十四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