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31 09:49:45来源:新华网
打通城市水系,推进水环境整治,安徽安庆——水清岸绿宜城宜居(小康路上绿色力量)
安徽安庆市别称“宜城”,有10湖46河,河湖面积225平方公里,占当地总面积的25%。水是安庆的特色,更是安庆的宝贵资源,但这里的水环境一度让人很“闹心”。
整治黑臭水体、加强执法监管、建设湖滨湿地、打通城区水系……近年来,安庆将所有湖泊、河流纳入治理范围,逐渐构建起一张生态水网。如今,安庆城区水系全部贯通,“宜城”也变得更为宜居。
水系连起来,水流还要活起来
新河,是连接安庆老城和新城的重要河流。如今,沿河的十几座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水中摇曳着芦苇、睡莲。
然而,最初的规划并不是这样。安庆市重点工程建设处房屋工程建设科科长李俊参与了新河综合治理的全过程。他回忆,早先这些池塘都是鱼塘,曾有专业机构规划,要把这些池塘填平,路面扩宽、硬化,沿河安装护栏。但是后来,安庆市否决了这个设计方案。
2015年底,安庆聘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的专业团队,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重点,开展驻点跟踪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建议。同时,综合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岸线修复、生态清淤等工程。2016年以来,安庆新建和修复污水管道450公里、雨水管道76条,排查整治水污染问题1864个,新建末端截污闸8座。
打开安庆生态水网体系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秦潭湖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有不同湖泊河流相连。其中,“一湖九河”更是点睛之笔。“一湖九河”是指白泽湖和包括怀湖河、秦泉河在内的九条河流。“一湖九河”治理项目2017年4月开工,治理湖泊面积1.8平方千米、河道总长28.56公里,景观绿化面积约117.67万平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安庆市将所有河湖连通,形成了两条水系大动脉——横贯东西的长约20公里的主河道和纵通南北的长约12公里的主河道,而且最终都连通长江。
水系连起来了,水流还要活起来。“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之所以有水体黑臭、河道淤塞、排涝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流不畅,让水流起来,是生态治污的必然要求。”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奎堂说。
通过将整个城市水系贯通并连通长江,从长江和石塘湖两线调水,目前安庆市日补水量30万吨,既解决了行洪排涝需求,又解决了断头水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投资精打细算,效果不打折扣
冬日的石塘湖畔,沿岸草木丛生,虽然芦苇有些枯黄,但湖面碧波荡漾,山湖相映,依旧风光旖旎。这里,是安庆市备用水源地。为改善石塘湖水质,安庆利用腾退的98万平方米鱼塘打造湿地,日净化能力达2.5万—4万吨。
石塘湖项目副经理刘刚介绍,上游流过来的水经过闸门,被引入预处理区,预处理区连接着净水渠,水通过净水渠流入表流湿地区。表流湿地区由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串联而成,通过各种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土壤的共同作用,发挥湿地拦截、净化等功能。从表流湿地区流出的水进入深度净化区,该区一方面用于储存净化后的水,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以稳定出水水质。此外,通过合理配置四季常绿的植物群落,结合石塘湖区域环境,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净化系统。
“这个项目2019年正式开始,至2020年下半年结束。”刘刚说,如今,治理后的石塘湖,水质已达Ⅲ类标准。
在水环境治理的众多工程中,安庆以生态治理为理念,合理采用自然恢复的办法,费用低、效果好。据李俊介绍,新河保留了十几个池塘,仅此一项,就节省了起码3000万元投资。
虽然在投资上精打细算,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以“一湖九河”为例,目前水质均提高到了Ⅲ类标准,安庆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干流两个断面水质均在Ⅱ类以上,城区地表水基本消除劣Ⅴ类。
新河的整治中,没有采用最初填平池塘、硬化路面的规划,而是在河边栽植了6.08万株乔灌木、66万平方米花卉、54万平方米草坪和6.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让这里成了当地知名的绿色生态廊道。
将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整治
在安庆,很多河流都经历了新河这样的变化。
冬日里,花亭河中的人工浮岛上,各种植物仍然繁茂。但多年前,花亭河曾是安庆有名的“臭水沟”。“花亭河过去又脏又臭,治理之后水清了,也养了鱼,浮岛上还种了花,非常漂亮,住在附近也非常舒服。”安庆市大观区花亭北村居民黄业才说。
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安庆大小河流湖泊都焕然一新。李俊说,刚开始他也想不明白,很多区域如果搞经济开发,可以赚很多钱,为什么要留出来用于环境整治?但现在他明白了,“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变美了,群众生活质量变好了,这是对整座城市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重点污染源的深入治理,进一步提升现有城市工业治理标准。同时,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将农村污水整治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姜奎堂说。
安庆市委书记魏晓明表示,安庆会继续一手抓河湖治理等重点工程,一手抓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记者朱思雄徐靖)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2-31 07:49:04
2020-12-30 19:49:05
2020-12-30 18:49:53
2020-12-30 16:50:11
2020-12-30 15:49:04
2020-12-30 13:49:51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2-31 09:49:16
2020-12-30 13:49:23
2020-12-30 11:50:02
2020-12-30 09:50:03
2020-12-29 19:49:16
2020-12-29 15:50: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