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半导体行业“躁动” 或迎寡头时代

时间:2020-11-21 10:50:46来源:中国经营网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在别人都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单独改变策略的状态。在半导体领域,各巨头之间正在用一场总值7000多亿元人民币的豪购来打破这种均衡。

截至2020年11月,国外半导体市场上诞生了5笔强强联手的并购案,平均每一笔交易金额都超过200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此轮并购,国外半导体已进入寡头时代。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受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半导体行业整合其实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其次就是美国政府推出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导致的二级市场的价格高涨。在这时将高股价兑换成优质资产是企业的明智抉择。

国外激战正酣

半导体行业上次出现大规模的并购潮还要追溯到2015年,当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缓慢,半导体需求主要受到PC出货放缓、美元升值、日本经济萎缩、欧债危机和中国股票市场影响。不过,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并购潮。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当年超30笔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达成了价值1077亿美元的交易金额。

在之后的几年,并购虽偶有发生,但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均不及2015年。直到进入2020年7月,半导体行业开启了疯狂的收购模式,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ADI收购Maxim、英伟达收购 ARM,AMD拿下赛灵思,Marvell 向 Inphi 寻求交易。

据统计,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半导体产业这5笔并购案总金额至少为1150亿美元,约合7603亿元人民币。无论是单笔数额还是总额,均创造了半导体行业并购史的新纪录。

不过,记者发现,在这次并购浪潮中,收购主要是以股票体现的(英伟达 /ARM 和 Marvell / Inphi 中涉及到的股票交易超过 60%,AMD/Xilinx 则是全股票交易)。

对此,芯谋研究总监徐可对本报记者分析道,首先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做先进制程的,都需要巨额的投资,而整合其实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其次就是近两年,整个半导体产业的估值,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估值大幅提高,此时拿股票并购,实际是对高市值的一种变现。

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树一持相同的观点,其对记者表示,国外并购频发的原因之一是全球经济大放水导致的二级市场高涨,大家应该有注意到其中AMD收购赛灵思是全股票交易,英伟达收购ARM也是股票加现金,在估值高位完成股票形式的收购,不啻为一种极好的财务投资,或者说锁定二级市场收益;当然具体并购原因各有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TrendForce集邦咨询资深分析师姚嘉洋表示,可以看到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股价均实现了大幅上涨,加之NVIDIA、AMD等企业本身今年的营收业绩向好,这为收购提供了条件,即便排除疫情的原因,这些企业也有能力进行收购的动作。

剑指数据中心

据Synergy统计,自2015年初以来,已完成的数据中心相关并购交易达到348笔,总交易额为750亿美元。

纵观目前出现的几起并购,无论是英伟达计划以 400 亿美元收购 ARM、AMD 欲以 350 亿美元拿下赛灵思,还是Marvell 以 100 亿美元向Inphi 伸出橄榄枝,其目的均指向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因特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中心大部分电子元件都是由低直流电源驱动运行的。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以数据中心为支撑。在信息时代下,数据中心也为更多企业带来了便利和经济效益,这也导致了数据中心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对于企业将箭头指向数据中心的原因,王树一表示,近年来随着云业务的增长,数据中心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PC和手机市场都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

姚嘉洋则认为,服务器数据中心业务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广,是高性能计算和网络的结合体。而针对这些技术的细分领域,进入门槛较高,因此,通过实施并购进行业务整合是一种建立数据中心市场更高门槛的有效方式,以提升在该领域的竞争实力,与Intel、Broadcom等大厂抗衡。

徐可则分析道,因为现在新应用的出现,无论是数据中心端还是汽车端,都对公司的能力边界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它就需要通过并购来补齐自己的短板。

姚嘉洋表示,目前看数据中心提供了这样的空间,5G基建、物联网等也有较大潜力,未来这些领域都有可能出现整合的标的。而今年因为疫情、中美关系等外部因素未能实现的收购案在明年可能有较好机会。

国内“相安无事”

国外半导体龙头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反观国内,还是一片“竞相发展,相安无事”的景象。

据统计,自今年年初截至10月以来,全国新增芯片企业注册量已达1.2万家,同时已有近万家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加入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业务。目前,全国共有芯片企业总数近5万家。

而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Market intelligence)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中国半导体公司通过公开募股、定向增发以及出售资产的方式筹集了近380亿美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资金,比2019年全年募资总额高出一倍多。

徐可认为,现在国内半导体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还在快速增长,这看似和全世界半导体公司整合的趋势是背离的,但这其实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对于此阶段其实也是合理的。但是未来,由于资本市场的推动,任何可能都存在。

徐可进一步解释道,长期来看的话,国内有这么多企业,这种小而散的现状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也没有办法去和国际巨头竞争,并且随着龙头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随着小公司估值水平的下降,并购肯定会发生的。

姚嘉洋对此表示认同,同时他认为其中的一些优质公司,如果未来几年实现科创板上市或受到大基金的扶持,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考虑如何向上突破之时,将会对国内资源进行并购和整合。

王树一向记者补充道,国内并购这几年也有,比如展讯和锐迪科合并、君正收购ISSI、韦尔收购豪威,但没有国外的规模大。一方面欧美日韩等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走向成熟,内生性增长难以持续时,自然想到用并购的方式来改善财务报表或进入新市场;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又有政策鼓励,所以遍地都是新公司,不过个人预计,三到五年以后,将有一轮并购潮出现。

除国内“野蛮生长外”,国外如此规模的并购,是否会形成垄断,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王树一表示,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对国内市场影响各有不同,AMD收购Xilinx若能完成,市场上最大独立FPGA厂商就剩下Lattice,反而可能对国内FPGA厂商形成利好。ADI收购Maxim也会在一些产品线形成垄断优势,但由于两家产品线原本就宽而散,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英伟达收购ARM比较复杂,很多人担心ARM被收购以后影响其IP商业模式的独立性,因为英伟达原本是ARM的客户,所以也有听说国内厂商主张以反垄断的理由否决这项交易。

徐可则认为,龙头企业在并购之后,这些公司的实力更强,在相关的领域其实更容易形成垄断,但对国内公司的话,其实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国外通过并购所形成垄断的领域,其实国内还比较弱,另外一方面他们在整合之后核心领域是有所加强,但在边缘的领域反而是弱化了,也会使得一批国内公司成长起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