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河南这条公路为何获评全国“最美农村公路”

时间:2020-11-02 07:49:04来源:东方今报

眼下的林石公路好像一条彩带,穿梭于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太行山脉之间,车行其中仿佛置身于百里画廊。这就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的深秋面貌。

10月30日上午,“我家门口那条路”河南展示周活动在安阳林州市启动,交通运输部为林州市林石公路颁发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荣誉证书。据了解,“我家门口那条路”河南展示周,是交通运输部今年在全国开展此主题活动的首站。

扁担精神代代相传

“山区农民苦难言,出门抬脚就是山。针小难买费力大,百斤山果换斤盐。汗水滴遍赶集路,吃苦受罪到何年。”这首流传在林州石板岩镇的“民谣”,是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初期,大别山人民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山路之险、交通之难可见一斑。

半个世纪前,石板岩没有一条可行车的路与外界相通,只有条条山间羊肠小道连接各个村庄,运送货物唯一的办法是一根扁担肩上挑。当时的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就是凭借一根扁担和铁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铸造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供销合作社人的“扁担精神”。

“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也不用靠扁担为群众送货了。”石板岩村党支部书记王伏昌告诉记者,半个世纪后,一条林石公路打通了大山深处的石板岩与外界的交通血脉,也为当地带来了“人气”“福气”。依托道路,深山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石板岩村办起了民宿,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路通了、人富了,扁担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扁担精神”没有丢,石板岩村建起了“扁担精神纪念馆”,记录那段奋斗的历史,使“扁担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从“无”到“有” 由“窄”变“宽”

林石公路全长17公里,它不仅是林州市区连接石板岩镇的主要县道,也是通往太行大峡谷景区重要的旅游通道。

林石公路的重点路段与红旗渠第一干渠相邻。如果你细心的话,还可以在渠岸上发现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各村留下的村名雕刻痕迹,体会当年林县人民在太行绝壁上,一炮炮炸、一锤锤凿、一石石砌出来的“红旗渠精神”。

“为了加快林州城乡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分别于2012年、2017年、2018年三年,按照三级公路的标准分路段对林石公路进行了全线升级改造。”林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军明告诉记者,现在的林石公路已成为一条配套齐全、环境宜人、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色长廊,也成为广大游客周末休假又一好去处,而走完这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廊现在仅需要半个小时。

路修好后,沿线及周边村庄饭店、农家乐、宾馆、写生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游客、写生、采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没有公路的建设,就没有石板岩的发展。现在每年我们这里接待来写生的人就有60万人次,原来老百姓一年忙到头挣个千儿八百,现在家家户户搞三产,年均收入都有两万五呢!”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支书王伏昌在石板岩村当了35年的村支书,见证了石板岩因路而兴的全过程。

由“线”到“网” 由“通”向“好”

截至目前,林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290.6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2公里,以市区为中心,通达乡村的高效农村公路网已经形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其实,林州只是河南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亮丽缩影。“十三五”期间,以“三山一滩”、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河南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贫困地区普通干线公路1901公里、农村公路3.96万公里,两项累计完成投资650.3亿元,于2018年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

2019年,河南积极推动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畅通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网”,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近两年来,河南累计新增约2.7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全省19.9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率由2015年年底的55%,提升至目前的87%。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一条条农村公路就像毛细血管,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福气,让中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