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两次考上北大又复读 别再用扭曲奖励政策刺激“考霸”

时间:2020-10-27 15:50:41来源:新京报

这两天,“北大退学复读生二次考取北大后未报到:校长承诺奖10万未兑现”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来自贵州毕节的小陈2019年考入北大护理系,被高中母校奖励10万元,但入学半年后退学。2020年,他又参加高考,在高中校长建议下,继续填报了北大护理系,但被录取后并未报到,准备再次复读。因校长承诺的10万元奖励迟迟未兑现,近日他求助媒体。10月26日,据媒体披露,小陈已收到学校10万元奖励。

有网友质疑小陈是为了钱才选择复读。小陈本人则回应,复读真的不是为了钱,下次高考准备冲刺北大数学系。据报道,小陈出身贫困家庭,想通过读书、高考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个人选择无可厚非,“考霸”背后的投机是真问题

虽然小陈否定了网友质疑,但他“是为了钱才选择复读”,也并非全都出于网友臆测。

据小陈反映,他的第二次高考成绩虽然是涉事学校的理科最高分,但并不够北大数学系,鉴于“如果不填报北大,那么2020年该学校就可能没有学生被北大录取”,加之涉事学校承诺奖励10万元,才听了涉事校长的建议,再次填报北大护理系——他解释为“顺便帮了校长一个忙”。而涉事校长也承认“在小陈填报志愿时,自己确实进行了建议”。

如果这些都是事实,此事暴露出的无疑是各方在畸形“清北崇拜”之下相互利用、借此谋利的投机行为。虽然看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严格来讲,有损害教育公平、对其他考生不公之嫌。

从“情”上看,家境贫寒的小陈就算是为了奖励而复读,也无可厚非——人们可以说他短视,却不宜苛责,“贫困”足以解释很多选择的出发点;就“理”而言,他两次考上北大又弃读,也是浪费名校招生资源,他每次被录取后再弃读,都是对另一名有望上北大却上不了的考生机会的挤占。

事实上,小陈这样的案例此前就有,这类情况也被称作“考霸”现象。所谓“考霸”,就是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被录取后却不去报到,或者中途退学,再报名参加第二年的高考,考上后仍然不去报到或中途退学,继续参加高考。当年2次考上清华1次考上北大的“学神”张非,就成了争议人物。2007年,“考霸”一词还被列为教育部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舆论对“考霸”现象意见不一:有人膜拜“考霸”,认为反复参加高考能稳定地考出高分进北大清华是真学霸;有人质疑“考霸”为了获得高考奖励反复参加高考,是种短视的靠考试致富之路。对靠获得高考奖励改变家庭情况的选择,公众也莫衷一是:有人觉得非议者不知道“穷”意味着什么,有人则觉得,把宝贵的青春时光用在反复高考上是浪费时间。

讨论个体的选择,意义不会太大,如小陈究竟是不是为了高考奖励选择复读,虽然有瑕疵,可那也属于他本人的选择权(包括退学后再报考同样的专业)。

在此事件中,更该反思的问题是:激励“考霸”的重奖机制,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

别再用导向有问题的奖励政策刺激“考霸”了

“考霸”现象其实是“清北崇拜”的畸形附属物。这些年来,全社会弥漫着的“清北崇拜”现象非常严重,这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不少地方都有重奖考北大清华学生的政策,并把有多少学生考进北大清华作为地方和学校最重要的办学政绩。

一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后,会收到包括当地政府、社区、企业等多方的奖励,比如东莞市东城温塘社区就有个“传统”,对考取清华北大的社区学子奖励20万元。

这种奖励机制固然能体现社会对优秀学子的高度认可,也有其进步意义,但也不可避免会刺激“名校情结”,尤其是“清北崇拜”。

为体现“北清至上”,各地各校还拉开奖励差距,设置为北清、其他“双一流”大学等不同奖励档,这无疑会加剧升学竞争,也助推高分复读现象。

由此看,要消除“考霸”现象,还要回到“北清崇拜”这个根子上。前不久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出台这一规定,就是致力于治理扭曲的升学政绩观,但这一规定要得到落实,还需要进一步配套措施。比如,如果地方政府坚持以高考成绩奖励学校、教师、学生,谁来追究其责任?这问题就该有答案。

需要指出的是,总体看来,社会舆论对于重奖高分学生并不反对。一些民办学校、复读机构、企业奖励高分学生,属于企业自主行为,用的也是企业自己的钱,很难约束。

但此举的导向问题却值得思考:鼓励努力学习当然没问题,可如果是助长“清北情结”,那就过了。

一言以蔽之,一边是禁止炒作高考分数、状元,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公办学校不重奖高分学生;一边是各地和有关方面我行我素,由此而带来的政策落实处于尴尬境地,不能不正视——这需要改革教育政绩观,不能再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而应推进人才评价改革,扭转用人中的“唯名校”、“唯学历”导向,形成多元人才观。

这里面,考上清华或北大就重奖的扭曲奖励机制,也该摒弃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