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主产区夏粮小麦收购减少近千万吨 粮食有危机了?实际情况是...

时间:2020-08-14 07:49:05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一则“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公告,其中提到,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粮小麦收购总量为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

这则消息让不少人担心:这几天新闻中一直在提粮食安全,制止浪费,粮食真有危机了吗?

实际上,根据媒体的调查,虽然我国仍存在粮食结构性矛盾,但距“粮食危机”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我国夏粮面积稳定、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

河南夏粮收购减少:夏粮涨价,农民惜售

8月12日,国家粮储局公布的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显示: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8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

8b410c44.png

这让不少人担心,是不是粮食产量不够了?

据第一财经,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告说的是收购量,不是总产量。”虽然今年的夏粮种植受到疫情和天气双重影响,但河南省的夏粮仍然再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

总产量高了,为何夏粮收购量却同比减少了?

按照此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34亿吨,按常年商品率70%左右推算,今年小麦商品量约在9380万吨。截至6月末,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仅占当年预计产量的17.83%,占当年预计商品量的25.46%。

以此进行推算,到8月上旬时,累计收购的小麦数量尚未达到商品量的一半。

对于进度“偏慢”、入库“偏少”的原因,相关部门尚未给出整体性结论。但7月时,新华社曾在一篇相关报道中指出:6月中旬以来,江淮地区降雨较多,对新粮购销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疫情使得农户储粮意愿增强,市场收购量回落。这意味着,市场主体都想把粮食留在“手里”。据市场反映,目前在部分地区,农户由于看涨后市,一半新粮仍存放家中。

据第一财经报道,河南许昌市的种粮大户张营说,今年6月,小麦刚丰收时,价格是1.07元/斤,但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1.15元/斤。这意味着,张营今年丰收的15万斤小麦,少卖一天,就可能多赚好几千元。

另一个让他下定决心继续“待价而沽”的原因是,他身边不少人都在传,因为疫情正在席卷全球,今年的粮食供应可能会紧张,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涨,这也让张营对后市的粮价有了更多预期。

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15.1亿斤),增长0.6%。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有所提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据科技日报,今年夏粮面积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夏粮的主体是小麦。据专家田间调查,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增加较多,穗粒数基本持平,千粒重接近去年最好水平,丰收有了好基础。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小麦收成好,有三个提高:

一是单产提高,预计亩产平均可以提高4公斤。

二是品质提高,籽粒饱满,一二等麦明显增多。

三是专用麦比例提高,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今年小麦生产先后过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好几个坎,田间管理的时候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丰收来之不易。

据《财经》报道,收储速度较慢,这在近年来的夏收进程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8年、2019年时均曾在不同地区出现类似现象,而原因则多种多样。比如2018年时,大量质量偏差的小麦就因达不到最低收购价收购标准,导致销售价格偏低,购销进度偏慢。

尽管夏粮丰收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但是局部地区发生的蝗虫灾害和南方洪涝灾害都让下半程面临挑战。今年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蝗灾、草地贪夜蛾,各地坚决遏制暴发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席卷南方的洪涝灾害对江西、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影响较大,但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受灾地区农民开始补种晚稻,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中国人“吃不饱”早已成为历史。2019年,2019年全球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7.22亿吨,其中中国粮食产量高达6.6亿吨,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超过24%。

虽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这也绝不是浪费的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我国口粮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也是绝对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粮食安全意识。“首先,我国粮食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粮食主要是玉米和稻米,其次是小麦,但大豆产量很少,饲料粮也是短缺的,食用油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李国祥表示,其次,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饭店、餐厅口粮的需求越来越低,对禽、肉、水果、水产等大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大食物供应的水平并不高,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去年的非洲猪瘟,导致我国猪肉减产1000多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中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很丰富,但中国的食物资源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一方面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要加强生产食物的供给侧,加强自我保障;另一方面要杜绝食物浪费。

杜绝餐饮浪费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话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与此同时,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1人挨饿。

李国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从消费端来看,造成食物浪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所以要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但制止餐饮浪费还需要构建全链条的监督和节省机制,比如对超市、饭店未卖掉的食品,不是简单的丢弃,而是能捐赠或低价出售给相关机构,形成食品链条的外延和循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认为,从立法来看,餐桌上的事情要以道德立法的角度,从正面引导大家杜绝餐饮浪费。从监管来看,可以尝试以成立社区或学校餐饮监督委员会等方法,加强在采购、供应、餐食垃圾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减少浪费。

记者梳理发现,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遏制粮食浪费。2016年2月,法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假如超市有相应的剩余,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之后,还能获得捐赠60%产品价值的税收减免。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