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业内人士热议金融如何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0-12-08 16:50:20来源:经济参考网

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之一。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央行研究”栏目刊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的署名文章。陈雨露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国内外大势、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诸多业内人士也表示,金融支持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多方发力。一方面,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驱动产业增长,赋能各类企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引进国际金融资源参与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发展可着眼于四个层次

陈雨露表示,具体来看,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发展可着眼于四个层次:一是通过金融科技引领,推动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第四次工业革命。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融资体系,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引领性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二是立足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循环路径和战略基点,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国际能源格局调整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探索以数字普惠金融等方式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通过金融支持民生发展和乡村振兴,释放消费潜力。

三是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为目标,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同时注意防控系统性风险。以金融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向精细化发展,通过高水平开放引进国际金融资源参与 “双循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调控、监管、市场之间更友好的结合,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是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内陆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与本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和居民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要素高效聚集、合理流动和金融市场融合发展。

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赋予了金融业新的历史责任,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业集成创新将成为第四次金融革命的突出特征。金融体系能否完成支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命,金融变革怎样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能否从金融大国稳步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特别是需要加强问题导向,通过集成创新,综合支持头部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战略博弈过程中的融资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陈雨露特别指出。

金融科技将加速“双循环”格局建设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日前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发言时表示,发展双循环需要金融业做好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驱动产业增长,赋能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李伟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始于技术,兴于数据,稳于制度,成于价值观。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采集、挖掘、处理能力的极大提升,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测未来”,使原来想不到的事情现在变为现实。制度的约束和监管对金融科技的行稳致远必不可少,要加强信息保护等法律制度建设。服务实体经济、为民利企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初心,要在守正创新的前提下发挥好金融科技加速器或者是催化剂的作用,为双循环格局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最近也表示,需要在“十四五”时期加大对金融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实现我国在金融交易、清算、监测、风控方面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在做到先进、快速、高效的同时,要做到自主、安全、可控。

陈雨露表示,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因势利导,规范发展金融科技。“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既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做好新技术金融应用风险防范。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顶层设计和审慎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他说。

高水平开放引进国际金融资源参与 “双循环”

推进高水平开放、引进国际金融资源参与 “双循环”也十分重要。陈雨露表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化内陆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框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人民币使用的便利化程度和接受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蹄疾步稳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有望加速中国与全球体系缔结互惠互利的新纽带。他说,对内而言,伴随国际资本流入和市场准入放宽,国际金融机构料将提速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全球竞争者的涌入将激活“鲶鱼效应”,加快国内金融行业对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宏观层面优化“内循环”中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长线资金占比亦有望增加,引导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和多元化,为市场长期繁荣提供微观基础。对外而言,基于金融市场的更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内循环”亦有望把握“外循环”的重塑机遇。中国经济金融有望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条、经贸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