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气象局:“十三五”时期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

时间:2020-12-04 17:51:33来源:封面新闻

12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12月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郑江平在介绍“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成就时表示,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常规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升2.28%,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65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 PM2.5、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提高到15天;对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预报能力的提升,源自技术的进步。”郑江平说,他介绍,我国GRAPES全球模式分辨率达25公里,区域模式分辨率达3公里;全球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45公里,研发的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30公里。智能网格预报正式业务运行,30天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中国成为实现数字化网格预报的少数国家。”

同时,“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聚焦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国、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汇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1分钟内到达受影响地区应急责任人、3分钟内覆盖应急联动部门、10分钟内有效覆盖公众和社会媒体。

据悉,全国预警信息立体传播网络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公众覆盖率达87.3%。开展基于5G通信的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试点工作,发布正确率提升至99.98%。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观测站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国1185个贫困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我国近4万个乡镇实现了自动气象站的全覆盖,自动气象站总数达到68762个。

郑江平介绍,五年来,全国新增组网运行新一代天气雷达36部,正式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总数达216个。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观测频次提高4倍到8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

与此同时,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H星先后加入风云气象卫星“大家族”,形成“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气象卫星监测“天网”,“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个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30个国家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29个国家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用户。”郑江平说。

郑江平透露,截至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6%,“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