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超百万亿元债市互联互通:投资者一点接入、证监会统一执法

时间:2020-07-20 18:51:10来源:财经网

央行和证监会将在两个维度推动硬件和软件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硬件维度则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软件维度则是推动制度规则逐步统一

7月19日,央行官网发布《推动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债券市场要素自由顺畅流动》指出,央行和证监会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央行表示,将在两个维度推动硬件和软件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硬件维度则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软件维度则是推动制度规则逐步统一。

各类型银行均可参与交易所债市交易

据《财经》记者了解,互联互通具体可分为交易前台连接和托管结算后台连接两个部分。交易前台连接是外汇交易中心与沪深交易所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提供交易服务。托管结算后台连接是中央结算公司、上清所和中国结算两两互相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支持合格投资者实现“一点接入”交易结算。

2015年以来,在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央行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发改委、证监会大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各项规则逐步统一,合力夯实中国债券市场统筹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投资者方面,央行表示将支持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交易,将参与交易所市场现券交易的银行范围,由原来的上市银行扩大至各类型银行,允许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债券现券的竞价交易。

在债市执法领域,建立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支持证监会对整个债券市场违法行为进行统一查处,正式建立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

在信息披露方面,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规则分类统一。2019年底,央行会同发改委、证监会制定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信用类债券募集说明书编制要求》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定期报告编制要求》,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争取尽早发布。

在信用评级方面,则是统一监管信用评级行业,明确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的统一,加强评级机构监管信息共享,实现两个市场评级业务资质互认,开展跨市场联合调查、评价和惩戒等。

与此同时,还将推动构建规则统一的债券违约处置框架。央行会同发改委、证监会出台《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0〕144号),明确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各方的职责与义务,发挥债券募集文件的契约约束作用,强化债券违约的信息披露,与司法程序形成有效衔接。

此外,央行公告还称,将推动政策性银行在交易所市场发行金融债券。2017年以来,央行积极支持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在交易所发债。目前三家银行已发行2500多亿元。

就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而言,央行还正在与相关部门一道,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规则、信用衍生品规则、债券增信业务规则等多项规则的统一,并遵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则,合力推动实现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债市托管余额已超100万亿元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对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6月末,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市场规模较2015年初增长2倍。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达到23.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实体企业融资第二大渠道,融资成本也低于信贷等其他渠道。

从市场交易规模和活跃度来看,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到217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4倍,整体换手率达到2.30,较2015年提高1倍。与此同时,交易主体和交易券种范围大幅扩展。例如,2019年银行间市场现券日均交易只数1300余只,日均交易户数达到6000多户,较2015年分别增长1倍和1.5倍。

投资者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据央行数据,商业银行持债比例已降至约57%,持有信用债比例为26%。各类金融产品的持债比例则显著上升,从2014年的16%上升至目前的30%。

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另据央行数据,2015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渠道持续丰富,特别是2017年债券通上线后,境外机构投资便利度大大提升,目前已有超过820家境外机构直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持债规模达到2.5万亿元,较2015年初增长3倍。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