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山东科大:改革“金钥匙”打开成果转化之门

时间:2021-04-02 13:50:30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王友清在北京参加完学术会议,匆匆赶回青岛,顾不上回家,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现在已有企业对自己的‘学习型人工胰脏’表达了合作意愿。”从美国回归祖国的王友清表示,为了中国人工胰脏方面的研究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夜以继日的忙碌,值得!

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学习型人工胰脏”设计方案,到论文发表在生物医学领域顶级杂志上,再到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台人工胰脏临床实验测试平台,王友清感触良多:“这得益于山东科技大学科技改革举措让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路更顺畅了。”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山东科大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然而,受制于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土地等要素,面临市场、政策与技术等层面的难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对症下药,加速转化。山东科大党委书记罗公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科大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山东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和“学科筑峰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和质量的评价导向;搭建平台,推动“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出台高水平社会服务奖励办法,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突出目标导向,发挥学校人才和学科优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行业产业现实需要”的创新方向……一系列举措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协同创新,让成果瞄准科技前沿

“迎难而上,让船舶发动机穿上金属陶瓷复合衣!”山东科大崔洪芝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耐磨蚀组合涂层等离子熔射制备及表征技术,通俗来讲,就是给船的“心脏”穿上外衣,使其性能及寿命跃居世界前沿。

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经常因为缸体材料的磨损、腐蚀、磨蚀性能不足,而造成动力性降低,甚至破坏等问题,成为制约船舶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我国船用发动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科技改革激发了崔洪芝团队的活力,在新材料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痛点”。“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山东科大科技改革的‘金钥匙’。”崔洪芝说:“重大科技创新和突破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一个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团队联合攻关。”

对此,山东科技大学移动测量团队负责人石波感触颇深。早些年,移动测量专业方向的石波,因为没有学科融合的团队,很多科研想法只能是咽在肚子里。如今,学校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一大批学科纷纷“借船出海”,组建了能源学部、人工智能学部、先进制造学部,鼓励和支持不同学科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教授们聚集起来,合力攻克科学难题。

有了学科交叉融合,石波很快拿到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轨道交通隧道病害综合检测装备与健康诊断系统”的一张“入场券”,与土建、地质等学科的专家一同为隧道病害检测“智慧化”攻关。

深入一线,让研发成果下得去用得上

前不久,山东科技大学教师王冬与往年一样,带着60余名师生到淄博矿业集团亭南煤业现场实践。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获悉企业生产遇到了沟壑地形条件下岩移测量的难题。

“特殊地形变形观测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从现场回来,王冬便与团队开展了4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没漏下一个细节。第二天,王冬就带着解决方案来到了亭南煤业,当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研发出了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解决了困扰亭南煤业多年的难题。

“生产一线是最大的实验室,是开展研究的宝地。”山东科大校长姚庆国说,多年来,学校的教授、青年科研人员始终扎根于生产一线,让研发成果下得去、用得上。

“山东科大教授打破了很多技术瓶颈,他们提出的操作方案非常实用。”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经营部部长甘宇亮回忆说,有一次,他因海洋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便电话求助山东科大教师艾波,在实验室加班的艾波立即搬上设备到现场对接,同时把团队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其中,解了甘宇亮的燃眉之急。

“学校按照有关政策,赋予老师们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和转化热情;同时,完善学校专利评价体系,对学校2020年1300余项专利进行星级评价,筛选了一批高星级、高价值专利在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等平台进行推介,把学校的科创成果送到一线。”该校科技处处长陈连军介绍。

扩大“朋友圈”,让成果“面向”市场

3月3日,山东科大与淄博市联袂共建山东省首个产业技术学院,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在淄博转化应用;3月12日,山东科大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十四五”开局,山东科技大学的科技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山东科大合作发展处处长王晓东说:“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频度越来越高,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多个转移机构及10余个技术转移分中心,这些合作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实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到目前为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新松机器人、科大讯飞、海信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校企科技攻关合作,共建一批实验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前不久,在山东科大科技成果先进制造专场对接会上,该校孙金全副教授说:“以前,我们的技术成果仅仅是攥在手里,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现在学校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定向推介给企业,也可以听听企业的技术需求,让学校科技成果更接地气。”

为了做好教师和政府、企业之间的“红娘”,山东科技大学去年以来组织了10余场校企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为老师和企业提供面对面的合作洽谈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学校每年都组织各个专业的教授、博士,深入合作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深受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欢迎。王晓东介绍,通过举办这种产学研对接活动,学校每年都有百余项高水平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超过6000万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