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5 14:50:43来源:经济观察报
今年年初以来,光伏产业的火热程度持续提升。各大光伏生产企业频频宣布扩产,相关企业的股价也在不断上涨。近期公布的电力数据也显示2020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48.2GW,相比2019年大幅增长了近60%。看上去,光伏产业似乎无限风光。但近期,随着多家光伏企业陆续公布去年年度业绩预告,不同光伏厂商之间的业绩表现却出现了非常大的分化。部分企业的利润相比去年翻倍,而另一些企业的利润却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光伏产业链中相对上游的企业生产硅料、硅片以及光伏玻璃,中下游厂商生产光伏电池、组件等。根据近期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信息,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在光伏生产链条中,处于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生存状况非常不同。
上游占据优势地位蚕食中下游利润
“我们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中占有电池和组件等环节,不生产硅片。今年面对上游原材料上涨,产品可能会跟着涨价。”协鑫集成(002506.SZ)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前几日,协鑫集成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亏损额约25.2亿元至15.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33.76%至2835.47%。协鑫集成在公告中解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下降,公司组件销量受到较大影响。下半年上游硅料供应紧缺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加之玻璃供应紧缺、其他组件辅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公司组件生产成本攀升,组件终端销售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价格涨幅,组件毛利率大幅下降。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影响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不止协鑫集成。亿晶光电(600537.SH)也预告2020年亏损约6.6亿元。另外,东方日升(300118.SZ)在近日的公告中也预告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75.35%至83.57%。这几家企业给出的业绩变动原因都包括上游主要原辅材料价格上涨。
东方日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主要覆盖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包括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同样不生产硅片。公司在2020年10月份收购了一家硅料厂,收购以来还是处于停产状况,现在也处于积极复产的过程中,1月份已经开始有产出,目前处于爬坡阶段。相比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厂,处于上游的硅料供应厂的处境则完全不一样。通威股份(600438.SH)相关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生产同时覆盖了多晶硅硅料和电池生产,近期硅料的上涨对公司算是利好。在去年的半年中,通威股份就曾表示,公司高纯晶硅持续满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达116%,在单晶料和多晶料均价同比分别下降14.4%和41.2%的情况下,公司高纯晶硅产品平均毛利率达到 27.70%,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随着下游硅片企业新增产能如期释放,高纯晶硅供应愈发紧张,价格明显上扬。
国盛证券分析师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称,多晶硅料生产是产业链条最上游的环节,由于下游硅片产能扩张迅速,硅料行业也处于景气度较高阶段,经过多年的洗牌,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成本优势的生产商产能有限。分析师还表示,硅料新旧产能的成本区别大,整体按照投产年份阶梯式下降,新投入的产能成本较低,盈利能力较强,老旧产能由于成本高于市价持续被淘汰。国内龙头企业的工艺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在全球已经是极致水平,国内新产能生产成本要优于国外同行,硅料生产正逐步转到中国。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五家公司有四家在国内,分别是保利协鑫、通威永祥、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
另外,2020年下半年多晶硅行业爆炸、洪涝等事故频发一度加剧了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应对上游硅料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硅片和组件厂纷纷选择和硅料厂签订巨额长单,保障未来一段时间的原材料供应。2月3日,隆基股份(601012.SH)公布了关于签订重大采购合同。隆基7家子公司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多晶硅料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双方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多晶硅料合作量不少于9.14万吨,预估合同总金额约73.28亿元。
“展望2021年,硅料行业仍然高景气,目前接近80%的硅料产能已经被下游硅片企业锁单。多晶硅产能扩张周期长,从投资建设到调试完毕并量产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从各家龙头的扩产计划来推算,大规模的硅料项目投运要到2021年末,逐步爬坡后开始对市场产生作用需要到2022年,所以2021年硅料价格大概率维持高位。”国盛证券分析师如此预判。同样处于上游的还包括生产光伏玻璃的厂商福莱特(601865.SH)。在接受记者咨询时,福莱特表示在光伏产业链中,公司只生产光伏玻璃,近期光伏玻璃原材料成本波动不大,公司的产品价格从去年年底以来也保持稳定。东方日升也对记者表示,为了应对上游涨价对下游光伏组件生产的影响,公司目前已经和上游多加供应商签订了长单,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其中就包括光伏玻璃。1月22日,东方日升与福莱特签署了关于销售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东方日升在2021年-2023年三年内向福莱特采购共计34GW(约2.34亿平方米)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89.08亿元。同样生产光伏玻璃的亚玛顿(002623.SZ)在2020年则实现了扭亏为盈,近期预告盈利1.3亿到1.4亿元,而2019年则亏损了9705万元。亚玛顿公告表示:“2020年,光伏市场需求强劲,超薄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公司超薄光伏玻璃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
东吴证券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2020年第三季度玻璃价格不断调涨,龙头毛利率接近60%。上涨主要因为龙头产能释放受疫情影响迟滞,同时国内、海外需求均超预期带来短期供需错配。另外,受疫情影响,福莱特越南2条1000 吨/日产线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020年年底和2021年第一季度投产,信义芜湖2条1000吨产线推迟至2020年第一季度投产。需求高增长和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推动玻璃价格迅速上涨。与硅料类似的是,光伏玻璃在短时间内也无法通过产能扩张实现价格的下降。万联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到,由于光伏玻璃价格快速上涨,近期有多家企业宣布将切入超白压延领域,包括金晶科技、旗滨集团、德力股份、福耀玻璃等,市场开始担21和22年产能过剩导致光伏玻璃价格下滑,使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是,光伏玻璃生产成本的降低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在位者成本优势巨大,不易在短时间内被新进入者缩小差距。
中下游以大压小马太效应日益明显
处于中下游的光伏厂商的日子并不都是那么难过,部分龙头企业运用自己的规模优势也获取了更多的行业利润。隆基股份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上游的硅料和最下游的电站,隆基在整条光伏产业链上都基本上都有覆盖。”而在谈到近期的硅料涨价对生产利润的影响时,对方回应道:“随着上游硅料的涨价,我们的硅片的销售也会相应上涨,隆基在单晶硅片的销售上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隆基股份在2020年半年报中曾介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光伏行业出现了短期终端需求受阻,产业链供应不足,物流运输时间延长,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的现象。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加速了行业的洗牌,相对过剩的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行业各环节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根据隆基股份近期的业绩预告,2020年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00亿元到86.00亿元,同比增加55.30%到62.88%。近日,光大证券在一篇研究隆基股份的报告中表示,根据PV Infolink 供需数据库统计,2020年公司组件出货量超20GW位列全球第一。
另外,分析师还指出,隆基作为单晶硅片的绝对龙头,不仅在行业里有较强的议价权,也享受了单晶技术普及国产中带来的超额利润。但随着单晶产业的大举扩张至过剩,隆基提前布局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式有效保障自给率并最大化获取全产业链利润,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拥有更强的成本优势和竞争实力。同样是发展光伏一体化的天合光能(688599.SH)在去年也收获颇丰。天合光能近日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亿元至13.3亿元,同比增加87.55%至107.29%左右。在接受记者咨询时,天合光能表示,目前公司主要也是做光伏组件和电池,另外还覆盖了下游的电站储能等环节。之前公司有硅片的生产,后来为了防范硅片技术变化风险,公司专业化生产电池和组件,同时和通威等其它公司合作进行战略一体化。
东吴证券分析师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近两年为行业窗口期,各环节集中度迅速提升,其中组件环节集中度提升速度最快,19年行业集中度不到50%,预计到21年接近90%,龙头集中度加速提升。组件龙头隆基、晶科、晶澳均为一体化企业。然而,一些企业在面临一体化趋势时也会面对相应的难题,协鑫集成就对记者表示:“目前集团内部有其他公司在做上游,由于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公司目前还做不了一体化扩张。”本周,华安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发布的新能源行业周报表示:“我们认为光伏行业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明显,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研发能力。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将会更强,行业格局将越来越稳定。”
不同技术路线标之间的博弈厮杀
中下游厂商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体量规模方面,还有同样激烈的技术路线标准化之争。隆基股份在去年半年报中还表示,针对市场上各企业采用硅片尺寸不统一问题,公司联合晶科、晶澳、阿特斯等行业其他六家企业,共同倡议以182mm*182mm 硅片标准(M10)作为研发下一代硅片、电池、组件产品的标准尺寸。隆基股份称这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装备制造体系和客户应用体系的标准化,减少资源浪费,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天合光能则把赌注压在了更大的210mm硅片尺寸上。该公司率先在国内宿迁、义乌、盐城等制造基地快速布局210mm硅片大尺寸电池和组件产能。义乌制造基地成为全球第一个叠加210mm尺寸电池技术的超高功率组件规模化生产基地。去年,天合光能签订了宿迁6GW高效210mm大尺寸组件投资项目协议以及盐城 10GW高效210mm大尺寸太阳能电池投资项目协议。“公司计划在2021年底电池产能合计达到26GW左右规模,其中210mm大尺寸电池产能在 2021年底占比达到 70%左右。”天合光能表示。
据东吴证券分析师统计,从今年隆基、晶科、晶澳等6家件出货规划来看,2021年182和210大尺寸出货规划合计91GW。其中,天合210是6家中大尺寸出货规划最高的厂商,占出货规划比例高达83%,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占比都领先隆基、晶科、晶澳等组件龙头。早期光伏硅片尺寸标准主要源自半导体硅片行业,经历了几个阶段: 2012年之前以100、125为主;2012年到2018年以156(M0)、156.75(M2)为主;2013年底,隆基、中环、晶龙、阳光能源、卡姆丹克五个主要厂家牵头统一了标准 M1和M2 硅片,这是硅片尺寸发展史上的一大变革;2018年以来出现了158.75(G1)、161.7(M4)、166(M6)、210(G12)等更大尺寸硅片,这给产业链的组织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19年G1是主流尺寸,20年M6为主流尺寸。“预计2021年将更迭至182,未来210将逐渐成为主流。”分析师认为,相比小尺寸的组件,大尺寸在盈利空间和市场需求都更有保障,预计未来随着大尺寸件在下游接受度提升,溢价将逐步拉大。然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光伏中下游生存下来,除了要在主要技术标准化方面进行博弈之外,企业还必须在产品技术差异化方面做出文章。比如,天合光能就率先推出了光伏双玻组件。
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相比普通组件,双玻组件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及更高的发电效率等诸多优点。天合光能从2013年就开始量产双玻组件,成为首批拥有高效双玻件的公司。到2020年末,公司双玻产能达到10GW,约占产能 56%。此外,天合光能还积极布局了光伏跟踪支架的投资和生产。早在2018年,天合光能就收购了光伏跟踪支架生产商Nclave。相比普通固定支架,跟踪支架有更高的技术门槛,也有更高的毛利率。根据东吴证券统计,跟踪支架毛利率为26%,固定支架毛利率为22%。作为天合光能的全资子公司,Nclave 2019年跟踪支架出货1.4GW,估计20年全年出货2GW,21年有望达到4GW。显然,技术路线之争还将长期持续。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2-05 14:50:06
2021-02-05 13:49:53
2021-02-05 11:50:04
2021-02-05 09:50:00
2021-02-05 08:49:54
2021-02-04 17:51:23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2-05 12:50:33
2021-02-05 12:49:48
2021-02-05 10:49:26
2021-02-05 09:50:13
2021-02-04 18:49:20
2021-02-04 12:49: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