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8 17:51:50来源:科技日报
在生态环境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体系,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查涉及自然保护区非法开采、筑坝、建工厂等活动;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至少25%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提供了严格保护,涵盖了95%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及32%的防风固沙功能,固碳量约占全国的45%。依托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组织开展全国重要区域、重点物种和遗传资源调查、观测与评估,收集整理覆盖全国2376个县域37960种动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体系初步建立。
数据显示,我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森林净增长量居世界第一。实施了大熊猫等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列专项保护规划或行动方案,促进了大熊猫、朱鹮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头以上,濒临灭绝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
在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方面,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崔书红说,建立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和“预警机”。基于平台,生态环境部开展了秦岭、川藏铁路沿线、海南岛岸线、环渤海岸线等重点区域的遥感监测工作,发挥了很好的监督支撑作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1-28 13:49:50
2021-01-28 13:49:07
2021-01-28 12:49:38
2021-01-28 11:49:43
2021-01-28 09:49:44
2021-01-28 07:49:5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1-28 17:51:26
2021-01-28 11:50:00
2021-01-28 10:50:12
2021-01-27 17:50:48
2021-01-27 14:50:38
2021-01-27 12:5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