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产业互联网重构产业新生态

时间:2020-12-16 13:51:13来源:羊城晚报

有人说,2020年被认为是产业互联网的元年。随着“新基建”龙头5G技术开始普遍被应用,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动能。

理想照进现实的情节正不断上演。12月8日,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在广州举行。作为百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平台,百度Apollo全新发布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携广州开辟数字交通运营商新模式,推出纯视觉感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产品。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概念开始为大众所感知,除了无人驾驶和智慧交通外,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应用逐步落地,开创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不仅破解了传统业态及模式的难题和痛点,也刷新了人们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未来构想。

人工智能引路无人驾驶驶上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车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自动驾驶逐渐进入城市道路环境。在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Apollo智驾发布了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即业界常说的领航辅助驾驶,Apollo智驾产品实现了面向城市复杂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据了解,Apollo智驾已开启大规模量产,与广汽、威马、长城等品牌在AVP开展量产合作。Apollo还携手广州开启了中国首个数字交通运营商模式及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模式,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落地广州市黄埔区。

从政策上看,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路线也逐渐清晰。今年2月,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路线和目标。5月,工信部联合其他部委共同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指导自动驾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

无人驾驶前景广阔,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纷纷入局。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

从智能驾驶出发,Apollo正走向更大的智能交通及城市数字交通运营。今年4月,Apollo首发全球唯一实现自主可控“既面向未来,又兼容当下”的下一代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其中ACE分别代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高效出行,通过贴合实际场景持续升级的车路智行算法,提升整个城市通行的效率,解决过去靠人力、传统基建解决不了的问题。

新技术将如何拓展智慧交通的想象空间呢?作为新技术赋能交通运输的另一样本,佳都科技在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落地了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IDBS交通大脑。“在5G时代,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营管理优化、面向车辆和出行者的智慧化服务等方面,将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创造更多美好的未来生活。”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表示。

中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从专利申请量来看,近年来智慧交通领域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智慧交通相关专利申请量为328件,同比增长55%。2020年1-9月,智慧交通相关专利申请量为73件。

解决产业痛点广东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11月底举办的2020世界5G大会论坛上,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表示,5G 就像一条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工业互联网很可能会成为 5G 这条信息化高速公路上跑的第一辆车,“工业互联网对数据的传输、场景、速度、带宽等都提出更高要求,5G的加持会加速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落地”。

随着5G技术的推进,万物互联,5G和工业互联网相融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从‘5G+工业互联网’,也就是连接,发展到‘5G×工业互联网’,也就是融合,发挥了5G与工业互联网的乘数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

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初期仍面临挑战,主要挑战在产业应用、技术基础、发展环境以及地基建设上。王志勤认为,要持续探索融合应用创新,着力增强产业供给能力,“针对工业领域按需覆盖打造更多的企业内网和工业园区来形成相应的示范区”。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2019年全省工业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6万家。当前,广东密切追踪5G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大潮,在重点行业打造了超过2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累计建成5G基站超11万座,和8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示范园区。

基于在多个行业中的实践经历和领先的 5G、AI、云与计算等新兴技术,华为推出了智能体参考技术架构,包括智能交互、智能连接、智能中枢、智能应用等四大板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表示,该参考框架可以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人、机器、物料、工具等生产要素的定位、统筹协调;给设备“剪辫子”,使设备可自由流动、柔性生产,大幅提高利用率;把AI下沉到边缘工厂;实现智能物流。

张顺茂介绍,华为通过5G、云、AI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在港口实现了龙门吊的远程操控。装卸效率提升20%,规模使用后,人力成本可下降50%以上,同时大大提高了港口无人化水平,提升了整个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华为在矿山远程驾驶、矿井生产安全监控、化纤生产全量质检等场景均有布局。

为了解决软件企业与传统产业供需对接碎片化的问题,华为还在东莞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企业通过该平台能根据全链条需求找到对应的场景化的应用提供商。目前华为已与广东的企业合作构建了接近1000个场景化解决方案。

专注降本增效加速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今年4月,格力电器携手广东联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5G专网改造项目,建成并测试成功了国内首个基于MEC边缘云+智能制造领域5G SA切片的专网,打通了内部生产物流的环节,目前在6条生产线、11个应用方面开展。完成改造后的格力实现了园区内5G终端到企业内网的时延从原来的20ms降低到9ms,降低了55%。

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加速推动“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在谈到智能制造普及的关键时,李军旗表示:“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互联网,最终都要解决企业内部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问题。再好的概念,再好的理论体系,不能解决制造业企业的痛点问题,不能给企业带来营收的增长,都是很难普及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富士康认为,智能制造是把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设备,甚至制造过程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制造过程的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最后达到无忧生产。在富士康深圳“熄灯工厂”里,一条生产线所需的工人从318人减少到28人,人力大幅缩减,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却在提高。

长远来看,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设备,行业成长动力充足。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183447台,同比增长2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396.2亿元,同比增长2.3%。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