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0 19:50:05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监管机构一方面发布网络小贷新规,堵住小贷“后门”;另一方面,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指标松绑。
近期,银保监会发文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5%。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类贷款逾期表现不佳。在“收同业、控规模”压力下,行业资金成本面临压力。新的利率法定口径下,借贷利率下行,使得消费金融公司息差面临压力。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场景经营,“无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头部机构已经掌握了自己‘买流量’经营贷款的策略。”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小贷新政后,消费类贷款无论通过哪种牌照承接,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其实已经初见端倪了。
消费金融公司日子“难过”
近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
上述通知要求,在做实资产风险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实现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以及资本充足率不低于最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5%。对于拨备指标下调释放的贷款损失准备,要优先用于不良贷款核销,不得用于发放薪酬和分红。
此外,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正常类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进一步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
此前,消费金融公司遵循非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5%。
对消费金融公司降低拨备监管要求的背后,是今年消费金融公司日子颇为“难过”。
“今年以来,整个行业都必须考虑持牌机构面临的实际困难。”11月10日,一位消费金融公司高管表示。
根据马上消费金融披露,截至2019年末和截至2020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1%和3.21%,关注类贷款比率分别为4.82%和5.27%。此前,捷信消费金融披露,截至2019年末和截至2020年4月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60%和3.79%。
而银行业资产质量也面临压力。银保监会上周五公布,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二季度的1.94%上升至2.06%;拨备覆盖率自182.4%下降至177%。
分析其原因,兴业研究在其报告中指出,消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依靠三方面,即数据、场景和拨备。疫情对中低端客户产生了负面冲击,之前大数据风控模型假设客户之间独立而不关联,但当前阶段下,某类客群或场景可能集体收入受到冲击,大数据风控体系可能失效。此外,随着疫情的出现,医美、教育、旅游这些受托支付场景出现了变化,供应商出现信用违约,场景的可靠性变弱。随着疫情冲击消除,各场景将回归原有的产业运行轨迹。
此外,消费金融行业面临负债端压力。一位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表示,今年金融行业“收同业、控规模”,整体行业资金成本面临压力。新的利率法定口径下,借贷利率下行,叠加逾期上升,使得消费金融公司息差面临压力,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大幅亏损。
8月20日,最高法院发布新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民间借贷利率受保护的上限锚定为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质量情况亦大不相同。根据银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较2018年下降0.11个百分点;从不良率的中位数来看,2019年为2.03%,较2018年上升0.1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看,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成本)压力。同时,不良率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机构的风险成本的差异,部分机构的成本压力尤甚。
堵后门、开前门
消费金融领域正在经历监管调整。一方面,银保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降低拨备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银保监会、央行发布网络小贷新政,限制网络小贷杠杆率。
“网络小贷转型的方向之一是消费金融公司。”近期,蚂蚁集团暂缓IPO引发市场对联合贷款的热议,一位沿海地区城商行人士表示,实际上,在此之前,监管对银行进行联合贷款的要求已经转为“总量控制”,银行亦不能过于激进通过互联网渠道投放消费信贷。
业内预期,随着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出台,银行消费贷款、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贷款等几大消费类贷款将迎来调整。
根据兴业证券统计,目前仅5家网络小贷公司符合网络小贷新规中跨省经营50亿元注资条件,12家公司符合10亿元注资条件。中尾部网络小贷公司面临转型或退出难题。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至30家。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以及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目前排队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仍有10多家。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对联合贷款的要求是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消费者投诉即负面信息,贷款风控质量亦不能下降。其认为,如果互联网小贷的消费贷款受杠杆率要求逐渐压降,这部分贷款要由银行等承接,实际上在之前“总量控制”的要求下,这部分消费贷款的承接压力并没那么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消费金融行业主要比拼资金成本、消费场景。这亦可通过正在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背景看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10 16:49:31
2020-11-10 15:50:48
2020-11-10 14:49:13
2020-11-10 13:49:02
2020-11-10 12:51:47
2020-11-10 09:49:56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10 15:50:14
2020-11-10 12:52:03
2020-11-10 11:49:15
2020-11-10 08:49:24
2020-11-10 07:50:04
2020-11-09 18:5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