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380-11-04 16:04:48来源:人民网
桑园村的村支书老封,咋也没想到,种蘑菇竟种出了一个雅号:蘑菇老封。
名字虽说来得晚,村里人却叫得挺顺溜。
其实,老封种的是“香菇”。可桑园人实在,他们才不管什么香菇、草菇还是杏菇,一律都叫“蘑菇”。
桑园村在河北保定易县南城司乡,全村不足五百人。老封本是乡政府干部,1975年起就在乡里上班,1984年回村帮着“办电”。电灯亮起来时,老封威望大涨,1985年担任了村支书,这一干,就是十年。1995年,因工作需要,老封回乡政府上班。1999年,村里工作遇到困难,乡里研究决定,还得老封出马。于是,老封又重新回村任支书,直到2016年“卸任”,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猛子扎下去,又是十七年”。
老封“卸任”村支书,却并未离村,只因香菇“这事弄大了”,需要他“全力以赴”。
事情还得从2012年那场洪灾说起。
2012年7月21日,易县遭遇特大洪灾。县里号召,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重振受灾群众的信心。老封却犯了难,自从桑园被列为贫困村以来,满是盼头地往山上栽过果树,结果老天不作美,活的没几棵,也发过“扶贫牛”“扶贫羊”,结果指标少,有的是三户分一头牛,有的两户分五只羊,起色不大。必须得想个长远法子,年年有稳定的收入才成。老封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了几次会,也没捋出个思路。2013年春天,终下决心,建香菇大棚。
建大棚?当时没人信!泥里土里地来建大棚?搞成了行,万一搞砸了……何况,这还是个技术活。更何况,一个简易大棚算下来就得五万多块钱。五万块哪,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
质疑甚至嘲笑,老封心里都知道。好心的亲戚们一直劝阻,儿女们急得直跺脚,最后还是老伴出来解围:“别人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这老头子倔,九头牛都拉不回,咱就顺了他的意吧。”
其实,老封想种香菇已经闷了很长一段心思。香菇,原本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更难得的是,桑园这地方,夏季平均气温比平原地区低五摄氏度,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香菇生长。
多年乡村工作经历,让老封坚信一个理: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人建,他自掏腰包,先带头,又动员了村主任老丁和另两名干部一起,共同建棚。为保险起见,他还打算从承德高薪聘请有十几年经验的王师傅全程指导。不想,王师傅刚一见面先兜头一瓢凉水:“老哥,香菇这事你得想好了,这东西,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水分、养料、温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都是顶顶重要的因素,弄不好会发生毛霉、木霉等一堆病虫害。”
换别人,一听这么复杂,退堂鼓早就打上了,可老封不,老封敞亮得很:“我不懂行,您留下全程技术指导,条件嘛,由您开。”王师傅也是爽快人,稍一愣神,就痛痛快快答应把好人做到底。
大棚建起来了,家底却已经花光,十六个大棚,直戳戳杵在那里,往下怎么走……有人开始埋怨,牢骚话装了一箩筐。
老封说:“老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要找到路,咱就得先把车开到山前再说!”
“咱连油都没了,窝都挪不了,这车咋开到山前?”老丁问。
“放心吧,这事我早想好了,一开始咱的资金就差着一大块呢,可那咱就不干了?建棚之前要老想这个,还建得起来吗?别管了,我来想办法。”老封马不停蹄,找县有关部门和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和贷款支持。这时,老封二十多年村支书实实在在攒起的人缘和良好的信誉派上了用场,总算把资金解决了。
老封又把开大车的儿子晓龙召了回来,专门组织一帮有点文化、做工仔细的人,开始跟班学习全套种植技术。
当年建棚,当年见效。
随着香菇大棚的发展壮大,老封越来越觉得,光靠他们四个土里刨食的农村干部,力量实在太单薄了,得成立专业合作社。经过积极申请,2013年10月28日,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队伍一下子壮大了。
一次, 我问老封:“整个创业发展过程中,最难的是啥?”
“人心。”
“为啥?”
“你不知道,山里人过日子精细,手里有十块钱,也恨不得掰开了花。啥最踏实?就是把钱票子攥在手里、揣在怀里才踏实!你让他拿出来种蘑菇,不容易哩。”
“那后来咋转过弯来了?”
“山里人也实在,你做出了成绩,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自然就会跟着你干!”
手头有事干,日子就过得快。一眨眼,老封的大棚已经建了一年多了。看着棚里虎头虎脑的小家伙们长得正欢实,老封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老封估算着这年定是个好年成。然而,千算万算,老封没有算准天气。2014年7月的一天夜里,洪水从山上卷着碎石冲下来,碎石裹着泥浆冲进棚里,把西边八个大棚冲毁了。看着那些被冲得七零八落的菌棒,几个老实汉子哇哇大哭,老封心都碎了……但他硬挺着,他知道,无论如何,他不能垮,他只要一松气,摊子马上就散了。
他转头对旁边那圈蔫头耷脑的人说:“事情已经这样了,把眼哭瞎了也没用,是爷们就憋住,牙齿磕掉了往肚里吞,天塌了,咱也得把这日子拾起来!”
老封他们吸取教训,长了经验,不仅加固大棚,还修水道、建冷库、上烘干机。当年冬天,几场大雪下来,别的地方好多大棚都被雪压塌了,老封的大棚却完好无恙。自此,老封和他的一干同伴信心大增。此后的几年,多方努力,滚动发展,合作社累计投资已近千万。
老封说,这份产业,是老少爷们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给干出来的,说啥也得想法子做大做强。
2017年,北京海淀区社工委对口帮扶南城司乡。经过调研论证,他们专门组织了北京农学院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专家教授来给老封的香菇把脉。专家教授们指出了老封大棚面临的管理粗放、技术标准低、消毒设施和消毒方式落后、香菇整体品质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就产业链研发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一下子让老封豁然开朗……在社工委和农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老封新上了高标准的燃气锅炉和灭菌柜。从制菌到出菇,专家教授们全程悉心指导,让老封的香菇品质很快有了大幅提升。
快马加鞭,合作社在县里支持下,又投资六百多万,新建了二十三个四季大棚和六个高标准发菌棚,这下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制菌,全年就有活干了。他们没忘记自己带头种蘑菇的初衷。合作社吸纳了周边五个村近四百户贫困户入股,第一年就给贫困户分红三十多万元。更让老封高兴的是,几年来,十里八乡光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就有九十多人,工人一年能挣几万元,不少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人勤地不懒,眼下,大伙铆足了劲地往前奔。这地最讲良心了,蘑菇效益好了,乡亲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老封由衷地说,“也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这‘蘑菇老封’的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4日 20 版)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04 10:51:37
2020-11-03 19:51:16
2020-11-03 19:50:28
2020-11-03 18:51:57
2020-11-03 15:49:27
2020-11-03 10:51:18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04 14:49:57
2020-11-04 10:51:06
2020-11-04 09:50:09
2020-11-04 08:50:19
2020-11-03 16:50:12
2020-11-03 14:50: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