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强调场景化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向数字化进阶

时间:2020-09-07 14:49:41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自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在年内正式开业后,日前鱼跃医疗对外发布公告表示,将参与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蚂蚁集团、千方科技、国泰世华银行、宁德时代、南洋商业银行和华融资管共同出资人民币80亿元。若获得监管批复并顺利开业,其将成为在重庆落地的第三家消费金融公司。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注册资本为433.4亿元,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高达1.4亿人。

业内新设消费金融公司的步伐从未停止,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借助十余年试点所积累的经验,消费金融公司在急速的扩张之后,迎来了发展拐点。

谋求转型升级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从2009年试点开始,以消费金融拉动长尾消费,以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消费金融公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开始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开启了“下半场”的比拼。

《报告》显示,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紧紧把握科技引领发展理念,持续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并将之运用于精准识别客户、强化流程追踪、智能化营销、产品流程改造等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客户服务的效率、效能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金融+科技”的属性进一步凸显。几乎全数机构实现了智能化营销和贷后管理以及大数据化的风险控制,少数机构更是实现了金融科技的对外输出、赋能消费信贷全行业。

简单来说,科技与消费金融服务的融合,不仅为机构带来了业务增长,也为其打开了一条发展新路。

随着互联网巨头、电商平台、科技公司的积极参与,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消费金融平台类型更加多元,用户对于消费金融产品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场景、风控、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核心要素。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逻辑将发生较大改变,特别是在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被限定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大幅低于此前划定的24%和36%“两条红线”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影响的压力下,消费金融公司既要持续在增量市场进行开拓,又要在存量市场筑牢根基,难度可想而知。

挖掘细分客群

疫情发生后,虽线下渠道受挫,但线上机会迸发。数字技术与消费金融也在加速磨合创新。随着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寻找到新的突破点,积极推进线上的场景化、智能化服务,在批量获客、精准获客方面持续发力。

然而,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客群是直接影响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消费金融服务的80后、90后主力群体,其消费需求在过去十余年间已基本被满足,00后则尚未成长起来,增量市场目前已接近“天花板”,增量用户的获取和存量用户的维护备受考验。

这一点从排除疫情影响的2017年至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已明显放缓,少数机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中邮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为3.49亿元,同比增长71.92%,这一数字在2018年为198.53%。而苏宁消费金融在2017年至2019年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分别为2.17亿元、0.45亿元和0.1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看,消费金融公司告别规模化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用户增长放缓是必然现象,但潜在的客群市场仍然存在。

据《2020上半年消费金融接纳度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分期消费占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达到或超过一半的人群高达68%,这其中9%的人日常生活消费的80%甚至全部都要使用分期消费。

对此,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应重新审视用户价值,把握增量用户行为特征、需求喜好,分析存量用户沉睡、流失原因,高效服务、精准施策,找到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挖掘增量用户需求并激活存量用户价值,寻求业务的新增长;另一方面,还需积极将渠道和业务下沉,以金融科技赋能积极触达更多的长尾用户,洞察长尾用户各阶段真实的消费需要,探索深化数字普惠金融落地。

多维度能力建设

深耕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非易事,消费金融需着力挖掘消费场景资源,细化消费服务市场,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场景把金融服务和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形成金融和实体联动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获客成本并解决风控问题,对场景的客群特点进行分析,将风险锁定在一定范围内。

换言之,持续的技术投入、精准的市场定位、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严格的风险管理必不可少。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大潮下,只有洞悉细分场景业务,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有效聚合场景中的用户、需求、流量、风控,才能在场景中进一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令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并脱颖而出。

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对C端用户,需要强流量、强运营、强风控,高投入、高质量的商业服务模式,需要持续地进行资源投入和技术升级,来实现更长周期的发展,否则将会被市场淘汰。

在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就预测,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必将出现一定的整合和重组,可能会有一部分盈利表现差的非持牌机构乃至持牌公司退出市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