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清华大学李显君:自主品牌乘用车下滑在于竞争力下降

时间:2020-08-15 16:50:41来源:新京报

今年前7个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231.4万辆和123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2.7%;其中乘用车方面,1-7月,乘用车产销948.3万辆和953.3万辆,同比下降17.8%和18.4%。

在8月13日-8月15日召开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乘用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竞争力下降。”

与国外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竞争力下降

新京报:汽车行业本身在2018年-2019年存在下滑趋势,到今年疫情发生之后,下滑趋势更明显了,你怎么看近来的下滑?

李显君:我们今年细分市场是有一块增长,有一块下滑。重卡这块我们是增长的,我们乘用车是下滑,中国商用车,特别是重卡竞争很强。

我国乘用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竞争力下降,这20年来乘用车这块,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作为消费者和企业,我们的乘用车是在进步,可以说进步了为什么还会下滑?数据是这样的,我们的数据是2010年6月份自主品牌占有率的比重46.5%;今年6月份,我们自主品牌在国内占有率36.5%,就是10年我们下降了10%。

竞争不是自主品牌纵向比,纵向比我们进步了,但是跨国公司的进步更快,我们这10%就是被合资企业夺去了,合资企业就是国外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力下降了。

新京报:你认为我们的汽车在自主可控方面怎么走?

李显君:自主可控,不能一个企业解决,所以说要发挥创新系统;创新就有风险、有不确定性。所以一定要规划能力、规划机制、规划好到底怎么去做,充分发挥我们国有企业优势。

此外,大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研究,形成创新铁三角形式。

电动化处于技术轨道混沌期

新京报: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你认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中哪种方式最好,整个产业应该从哪个方面发展?

李显君:现在电动化最明显的就是处于技术轨道混沌期,技术轨道就是说到底走哪条技术路线,新能源现在主流技术路线有三条,一个是纯电动汽车,一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有一个是燃料电池;从去年3月份开始,纯电动汽车占主流的声音很大。

一个新的技术,叫做争夺主导设计,主导设计有很多原因,成本的问题、充电方不方便、续航里程有没有焦虑。一个技术成为主导设计,制造商认可,消费者认可,国家鼓励,这个主导设计就形成了。

德国很重要,3月20号,奔驰、宝马、大众三家CEO开了电话会议,决定纯电动化,坚定不移的电动化。现在看,我们国家乘用车是纯电动;商用车特别是物流车、卡车是燃料电池。

新京报:从你的角度来看,到现在这个时刻,中国开始说我们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里面举全国之力技术攻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是不是相对大而不强的汽车发展状态?在汽车领域,我们一定要研发和攻关相关的技术,是否有这个必要,如果有必要的话,哪些技术比较合适用这么大的方式去做攻关?

李显君:现在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原来我们说传统燃油车这块大而不强,力图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我们企图能赶上;但今年的新能源数据,让我们十分担心。

在中国市场,考虑中国汽车市场就是国际竞争,所有的品牌都介入我们这个市场。2016年,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99%,到去年降到86%,今年6月份降到68%,7月份的数据更糟糕,纯电动降到54%。特斯拉发力进入中国,车型虽然就三个但是排第一,比亚迪现在不是第二了,北汽新能源不是前10了,不仅仅是燃油车大而不强,我们的新能源车在这样的下滑态势,也不能说很强。

核心技术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数据和技术需要积累才能突破的。

新京报:如果是电动卡车用在民营的领域,它有没有市场?

李显君:不能说有没有需求,需求是有的,只要技术好,充电方便,它和乘用车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各厂家重卡的纯电动还没有研究,需求肯定是有的,只要好的东西,性能好、成本好,性价比高都会用的。

新京报:乘用车目前还是主打纯电动的,燃料电池在国内还有很好的应用吗?

李显君:现在一定处于颠覆期时代,技术轨道混沌期、在颠覆期都不好判断。但是现在我判断,乘用车领域主要是纯电动汽车,可能是没有燃料电池。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