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4 07:49:41来源:安徽日报
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启动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标准规范支撑、加强责任追究。
不少人有过这种经历:与朋友只在线下闲聊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出现在自己手机应用的推送里。一些App的推送甚至“精准”到你在想什么,就给你推送什么。这并非是智能手机技术多么先进,而是不少App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所致。据统计,我国境内手机应用商店超过200家,上架应用近500万款。在App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呈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之势,个人信息泄露、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带来安全隐患和社会风险。工信部公布今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15个App中,有13个涉及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问题,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甚至有App十几分钟内访问用户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
如果说个人信息过度获取使得某些App向用户精准推送信息只是让手机用户感到担心和焦虑,那么网络诈骗分子利用过度获取的用户信息实施诈骗就让人不寒而栗。中消协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约75%的受访者曾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曾收到垃圾邮件。据相关大数据统计分析,个人信息泄露是90%电信诈骗案件的成因。某些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正是根据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在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
目前智能手机安装的App,或多或少都要求读取客户位置信息和访问手机相册、使用拍照功能等权限,这对于手机地图、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等App来说,的确能更精准地掌握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然而过犹不及,有些阅读类、听书类和图片美化类等App要求授权访问通讯录、掌握位置等信息,对其提供服务和改善用户体验没有必要,纯属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一旦被第三方非法获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规范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当务之急。此次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对用户规模大、问题反映集中的App、SDK、小程序等深度评估,将面部特征等生物信息收集使用不规范问题纳入治理范畴,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专门渠道,受理网民相关线索举报和问题反映,举措更实、力度更大,举报渠道更广、技术手段更先进,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应当清醒认识到,作为一种较普遍的行业乱象,治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很难一蹴而就。既不能指望“一招鲜”,更不可能“一步止”,必须形成常态化、系统化治理模式,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最终实现“治标又治本”。因此,应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标准规范支撑,督促与指导各应用商家确保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合规性,建立行业自律和外部约束机制,让商家承担起第一责任。引导App开发和运营商规范读取信息权限,不得违规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以儆效尤,营造良好的App功能设计和开发氛围。加强宣传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消费者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唯有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才能让广大用户放心安心使用App,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优质体验,切实维护公民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08-03 18:49:03
2020-08-03 15:49:12
2020-08-03 14:50:00
2020-08-03 10:49:04
2020-08-03 09:49:06
2020-08-02 08:49:03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08-03 18:50:07
2020-08-03 13:49:22
2020-08-03 11:49:19
2020-08-03 07:49:17
2020-08-02 19:49:13
2020-08-02 16:50: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