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二十六载跨越 北斗拥抱全球

时间:2020-08-01 16:50:23来源:泉州晚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中国航天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道路。

国产化攻关北斗第一个“吃螃蟹”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之后,双星定位系统的概念逐步明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系统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进一步组织研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

1993年初,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出卫星总体方案。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然而,当时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国内的部件厂家尚未成熟,北斗一号研制只能在摸索中起步。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一号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

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终于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争分夺秒为保护频率资源加班加点

1999年,五院在全力研制北斗一号卫星的同时,展开了对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论证。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2012年12月,该系统开通服务,服务区覆盖亚太。

2007年正是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攻关的关键时刻。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

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所有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又大干3天体力活,搬设备、扛机柜、布电缆。没有片刻的喘息,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院士、型号老总和技术人员一起排班,共同度过次次险情和种种考验。

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发射两天后,北京从飞行试验星获得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有不到4个小时。

中国速度一年成功发射19颗星

2000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试验系统,2012年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三步走”战略顺利完成前面两大步,蹄疾而步稳。

就在北斗二号正式提供区域导航定位服务前,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论证验证工作拉开序幕。相对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服务区域将扩展至全球,同时,实现了下行导航信号升级与改造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

自2009年12月,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开始加速冲刺,并在2018年成功实现一年19星发射,在太空中再次刷新了“中国速度”,而且研发、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的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未来,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据悉,该体系已经完成了初步论证,也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工作。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