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易观孙乃悦:网约车市场恢复至疫前69% 下沉市场发展潜力大

时间:2020-07-24 14:51:21来源:中国经营网

“疫情加速了网约车供给侧的优胜劣汰,但也孕育了一些新场景、新渠道、新模式、新供给。”

7月23日,受《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邀请,易观分析出行行业分析师孙乃悦在第二季“企业战疫共克时艰”第四十九期《2020年,数字化互联网出行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中预计,如果疫情不出现大面积反复的话,今年四季度行业可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疫时移动出行市场:发力高利润领域,金融、送货成新方向

根据易观监测数据,2020年6月,中国网约车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6804.4万人,已恢复至疫情前的69%,整体呈现较快的恢复和反弹能力。

孙乃悦指出,疫情给移动出行市场带来了两个直接变化,一是出行订单减少,二是用户对出行企业健康防疫运营要求不断提高。基于这两点,市场衍生了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网约车出行赛道竞争加剧。出行企业资金实力发生碰撞,会更加重视现金流的安全,采取各种措施开源节流。孙乃悦分析,疫情发生之前,具备优秀运营模式和高补贴的新入局者的发展能力是很强的。“但疫情后,企业现金流承压的情况下还能不能这么打,有哪些企业会被淘汰,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因此,市场出现第二个变化:企业急于寻求盈利杠杆,增加自身造血能力,如在核心业务中的高利润细分领域上不断发力,发展客单价高的专车、豪华车服务和利用率高的拼车/顺风车业务,第二种方式是横向拓展业务领域,加速布局以融资租赁、车辆保险、理财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孙乃悦举例,滴滴出行和首汽约车今年都在金融赛道有所行动,展示野心。

以同城货运、跑腿为代表的送货业务同样是企业横向拓展业务领域的方式,尤其同城货运90%的订单是To B的订单,利润率较高,可达20%~30%,且头部企业只占不到10%的市场份额,但其货源端的资源相对较少,仍存挑战。针对疫情时相关企业拓展的即时配送服务,孙乃悦并不看好其长期发展,一是疫后需求会出现回落,二是饿了么和美团在这一领域积累丰富,实力强劲,留给新进入者的市场空间不大。

第三个变化,疫情加速了网约车供给侧的优胜劣汰,从“C2B2C”模式向“投资&自建线下管理平台”模式转变。以滴滴为例,其旗下的小桔车服在多地成立了租车交付中心,以加强对司机线下服务能力的管理,同时也增强司机在汽车租赁侧的话语权,减少司机流失。

此外,疫情期间,用户对企业防疫运营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无人驾驶、车辆防疫等的研发业务,带来了相关投融资的新一波热度。

后疫情时代,下沉市场与通勤场景发展潜力大

孙乃悦认为,尽管疫情给移动出行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孕育了一些新机遇。

首先,在出行新场景方面,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孙乃悦分析,目前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三家头部平台的用户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6%、5%、5%。可见网约车市场在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滴滴推出“花小猪打车”这一新品牌的原因。“下沉市场用户对网约车出行的价格预期相对较低,在低价的情况下,出行企业是否还能维持一个较好的出行服务管理?这是目前下沉市场玩家需要考虑的。”孙乃悦说。

此外,在后疫情时代,用户对通勤场景的出行需求高于往年同期。“出行企业是否可以结合这样新的场景特点去安排自己的营销活动和市场推广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点。”孙乃悦认为。

在渠道方面,聚合平台、超级流量平台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孙乃悦认为,这一趋势对用户、对聚合平台、对中小出行企业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高德、支付宝这样的拥有过亿月活跃用户的超级平台,通过打造聚合出行方式,可以将自身平台用户流量快速变现,而中小出行企业可以省去一大笔APP研发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

孙乃悦指出,移动出行市场在未来会呈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网约车企业向上游汽车制造端渗透,去降低车辆成本,同时向下游布局汽车保险、充电加油等业务,赋能上下游,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

在孙乃悦看来,网约车市场已经结束了注重快速扩张和资本运作能力的市场启动期,进入高度发展期。在这一时期,资本市场对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要求更高,消费者对出行服务的容错率和忍耐力较低,目前多变的政策和下行的经济环境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孙乃悦提出,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现能力、灵活组织弹性能力、资源协同能力和线下服务垂直管理能力,前两点格外重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