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2 15:49:5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专家认为,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
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推动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背景下,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中国的承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介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将发生革命性改变,按照“双碳”目标,基于中国能源禀赋,对未来40年的能源转型进行推演,预计到206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3%,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由目前的8%提高到60%以上。
过去一百多年来,电力系统已经形成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技术体系,在规划运行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保障了可靠的电力供应。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灵活运行带来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新能源发电的上述特点,储能被认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国网能源研究院预计,中国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4.2亿千瓦(420GW)左右。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绿色氢能与其他蓄能形式相比,颇具竞争力。上述《指导意见》也提出,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氢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早在几年前,氢储能技术就被认为是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国家能源局指示河北、吉林加快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工作,将氢储能列为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新思路。
氢储能的基本原理是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譬如,以风电为例,当风电充足却无法上网时,可利用风电将水电解制成氢气,将氢气储存起来;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氢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等)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此外,也可以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化工领域等。
在这一过程中,用可再生能源发出清洁电,再电解水得到氢,因为完全脱离了碳排放,被称作“绿氢”。
有英国媒体日前在一篇撰文中也提出,氢可作为“储能的未来”,以解决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在电网中扩散时的可变性问题。例如,在需求疲弱时段内产生的多余可再生电力,可以转而为电解机提供动力来制氢,被储存起来的氢等于一种无碳清洁能源的长期储能方式,以便在未来需求最旺盛时供调度分发。
4月14日,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
他指出,在能源利用的充分性方面,氢能大容量、长时间的储能模式对可再生电力的利用更充分;从规模储能经济性上看,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比电池储电的成本低一个数量级;与电池放电互补性上,氢能是一种大容量、长周期灵活能源;此外,氢能制运储方式灵活,有长罐拖车、管道输氢、长途输电结合当地制氢等方式。
但当前来看,氢储能还受到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譬如,在“清洁电力制氢-储存-再发电”过程中,有业内人士指出,产生的电能还不到一开始投入时的40%。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大规模且低成本的氢气输运技术等,都有待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征求意见稿》的表述亦是“探索开展氢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舒印彪在上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其中在基础前瞻领域,他首先提及的两项就是高效率高安全大容量储能,以及氢能及燃料电池。
中信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从储能技术来看,成本低、各项性能相对均衡的锂电池将是“十四五”期间主流的新型储能技术;展望“十五五”,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长周期、大功率储能占比凸显,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推广,形成与锂电互补的局面。中长期看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绿氢成本有望下降,利好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设备供应链。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4-22 11:49:58
2021-04-22 11:49:12
2021-04-22 09:49:05
2021-04-21 19:49:08
2021-04-21 16:50:05
2021-04-21 16:49:2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4-22 14:50:03
2021-04-22 11:50:16
2021-04-21 12:49:18
2021-04-21 10:50:05
2021-04-20 19:50:04
2021-04-20 15:49: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