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三倍

时间:2021-04-19 14:50:01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工业生产在一季度继续保持着比较明显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

对于近期大宗商品涨价的现象,有专家表示,3月工业同比增速相较1-2月大幅下降了21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也有所减弱,这证明1-2月的高增长是低基数和就地过年效应叠加的作用,工业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在细分行业,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78714套,同比增长108.0%,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4万台,同比增长67.4%。主要原因是疫情后,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而这两个行业是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成熟的领域。此外,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长55.1%,汽车产量增长81.7%,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激增312.7%。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兴制造业强势增长

据央广网报道,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表示。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名义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工资收入是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石。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6.7%。

“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方晓丹指出,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成效持续显现。同时,就地过年使居民从业时间显著增加,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逐步恢复带动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增加,为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转移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10.7%,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8.7%,增速比2019年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工业生产在一季度继续保持着比较明显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0%。

由于去年3月工业增加值率先反弹导致基数较高的缘故,使得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4.1%)相比1~2月数据(35.1%)有明显下降,但也应该看到,与常年相比,这样的两位数增幅依然是处于高位。

川财证券的研报分析指出,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延续回升,制造业维持较高增速。在需求的带动下,国内工业生产积极修复。从环比数据看,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为0.60%,与上月基本持平,工业生产持续修复,且强于季节性。

制造业是一季度国内工业生产的重要增量点。一季度高技术、新兴制造业延续强势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9.9%、31.2%;结合2019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7%、12.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扩内需政策效应释放等因素推动了一季度消费市场的快速恢复,前期受到制约的住宿、餐饮等线下消费正逐步改善。下一步,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政策持续显效,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恢复,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复苏。

工业品不具有大幅涨价基础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高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表示,3月工业同比增速相较1-2月大幅下降了21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也有所减弱,这证明1-2月的高增长是低基数和就地过年效应叠加的作用,工业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大幅涨价的原材料行业并未出现扩产现象,部分品类在3月反而出现了产量收缩的迹象。3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只有2.9%,明显低于制造业的15.2%,其中,原煤、焦炭、原油产量分别为34076万吨、3979万吨、1709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0.2%、4.7%、3.3%。3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也只有5.9%。

张航燕指出,原材料行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产量对价格信号并不敏感。

一方面,经过多年去产能“洗礼”,原材料领域产能利用率已升至高位,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也达到90%的高位,产能释放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采矿等行业投资较大、周期很长,不会因短期的市场大幅波动而增加投资;这些领域大都是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重点,在碳达峰背景下,即便企业有扩产冲动也不会轻易增加投资。“此外,去年延长供暖增加了3月煤炭的生产,这抬高了今年煤炭产量的基数。”

张亚丽表示,原材料扩产不明显可能也与需求有关,“原材料太贵会抑制需求,一些下游企业此时不愿大规模去采购,而是消耗此前的库存,等待价格回落。”

与资源类原材料类似,钢铁、乙烯等原材料虽也出现大幅涨价,但其产量却在快速提升。3月乙烯、化纤、水泥产量分别为249万吨、597万吨、19702万吨,同比增长27.8%、20.7%、33.1%。

更明显的是,尽管中国明确制定了年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红线”,但一季度的粗钢产量仍然同比增长了15.6%,且3月产量出现了加速。

张亚丽指出,不同于资源类原材料,上述原材料大都是工业品,其产能有较大的弹性,在下游市场明显好转的背景下,能够快速释放产量。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由上游涨价带来的工业品输入性通胀,短期内工业品涨价是有支撑的,他预计PPI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破5”是大概率事件。

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78714套,同比增长108.0%,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4万台,同比增长67.4%。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去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明显加速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因疫情防疫需要,制造企业纷纷加速了机器换人的进程;另一方面,疫情后,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而这两个行业是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成熟的领域。

宋晓刚介绍,2020年中国机器人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目前中国机器人已经覆盖了130个工业大类,从以汽车、电子应用为主,快速拓展至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医药、农业、建筑以及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医疗康复养、公共服务、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

近一年来工业领域增长最亮眼的是汽车行业。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长55.1%,汽车产量增长81.7%,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激增312.7%。3月当月,汽车251.7万辆,增长69.8%,其中,新能源汽车23.3万辆,增长23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一季度,生产上全球供应链断裂、销售上不少4S店关闭,使得汽车产销均出现了很低的基数;同时这也导致汽车的产销需求被推后;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不少家庭开始考虑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加上近期的汽车行业刺激政策,这也带来了汽车生产的持续回暖。

张航燕则认为,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上的利好,中国把本到去年底完成退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车购税两项政策延迟了两年,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振了车企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的机遇,年初特斯拉车型大幅降价,蔚来、广汽等国内厂商在发布新品上动作频频,这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端的活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