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一个未来产业从无到有 看潮城海宁望风先动布局“中国芯” □打好“开放嘉兴”大会战系列报道

时间:2021-04-06 07:50:02来源:嘉兴日报

如何布局未来产业,海宁泛半导体产业打了样。从2016年开始,海宁提早布局县域经济未来“发动机”,用5年时间形成了“北烟台、南海宁”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基地新格局,为“中国芯”崛起贡献“潮力量”。

“一年起步、两年出形象、三年见实效、四年过坎、五年上台阶”,一个全“芯”的泛半导体产业在钱塘江畔崛起。尽管遭遇了疫情的影响,但海宁泛半导体产业2020年逆势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45.96亿元,同比增长18.9%,工业增加值38.92亿元,同比增长38%,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资本为先,大项目牵引产业链崛起

布局泛半导体产业链,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2016年,海宁作出发展泛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决策,并迅速建立了一家上市公司、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产业基金等“八个一”的产业培育机制。

“资本为先”体现了“潮城”的务实和精明。海宁有天通控股这家上市企业“筑底”,迅速出台了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和配套支持政策,高规格布局产业发展。

资本的力量为产业崛起注入血脉。在产业规划之初,海宁就组建了总规模25亿元的产业基金。

2020年7月,海宁又主动牵手国家大基金,分别成立总规模16亿元的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和总规模20亿元的半导体芯鑫租赁平台。自此,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成功登上“国家队”的“高铁”,带动海宁泛半导体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如今,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形成了以天通、芯盟、欣晖、大基金“四大体系”强力牵引,精测电子产业园、至纯科技产业园等头部企业协同发力的产业新格局。

从东海之滨到大洋之畔,海宁人的目光放得更远。一方面,海宁依托天通控股在美国硅谷和日本大阪的创新中心开展海外招商;另一方面又积极实施海外并购战略,紧抓半导体产业“去美化”趋势,成功并购新加坡知名半导体核心零部件企业,联合基金公司积极对接并购英国桥接芯片设计企业、韩国半导体微污染物检测设备企业。

资本带动,大企业又很好地发挥了“火车头”作用,目前,海宁已引进京东方、中国电子、士兰微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在海宁集聚。

科创赋能,“最强大脑”导航产业崛起

泛半导体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门槛高、上下游链条长。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招大引强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力量来导航。

如何把短板变成长板?海宁成立由67家理事单位组成的海宁市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联盟,聘请了王东升、杨士宁、李尔平等11名国内外专家作为产业顾问,组建智库团队为产业发展“把脉”。

高校科技服务“大脑”当然也要接入。海宁依托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中科院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资源,打造“泛半导体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打通半导体技术成果转化渠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主力”。海宁市政府以政策组合优势,支持天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技术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壮大,全力推进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基地、中航科技八院804所“航天智能感知与互联技术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科创动力。

此外,海宁积极推进泛半导体企业与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爱丁堡大学等高校展开技术项目合作,形成长三角半导体技术重要策源地。

“三区一城”,差别发展铸就“海宁特色”

经过5年高位规划、高标准建设,“三区一城”的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格局初显。这一产业格局的背后是海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产业的再定位,深耕细分领域,从而探索形成半导体产业的海宁特色。

“三区”指的是,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园区域由国际知名机构规划设计,重点发展半导体装备产业,累计投入23亿元,建成70万平方米半导体专用厂房园区,已有32家企业入驻。位于海宁高新区的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器件模块应用。位于尖山新区的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则深耕基础应用材料细分领域。

“一城”指的是鹃湖国际科技城,依托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引进中科院海宁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宁半导体所等一大批高端研究平台。

2020年8月,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入选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单位。同年,嘉兴在全市高起点谋划建立12个高能级产业生态园。海宁泛半导体产业生态园名列其中,成为嘉兴打造面向未来的万亿产业集群的“生力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