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19 17:50:4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通过发挥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洞察和挖掘能力,并串联起产业链的上下游生态,基于此可以保证扶贫就业工作的持续落地。
2020年11月,随着广西、贵州等地贫困县先后宣布脱贫摘帽,国务院扶贫办2014年确定的全部832个贫困县“清零”,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无论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全人类的消除贫困工作,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其中,除了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指引之外,企业与合作社的协同联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的互助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21世纪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授人以渔:中国就业扶贫实践样本》,通过深入甘肃、湖南、广西、广东等扶贫工作一线进行样本采访,试图挖掘出扶贫攻坚背后各个角色联动所起到的推动力量。
本报告以碧桂园作为模版,对其扶贫工作的理念、做法、布局、协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就业扶贫实践,既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又能凸显出高科技综合型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1997年的单个项目帮扶,到2018年对全国9省14县全面推进帮扶工作,碧桂园自身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公司在其中的探索凸显出市场化主体在扶贫工作中能够发挥角色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资源联通能力。
随着接下来从精准扶贫走向乡村振兴,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如何克服形式主义、杜绝数字脱贫都是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
而从企业参与层面,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化的能力,并充分调动村民融合的意愿,会是核心要义,也将是一个持续性的命题。
就业扶贫的链接效力
21世纪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分别奔赴四地,通过多天、对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碧桂园在一线的扶贫工作组深入调研,试图还原让贫困户们实现生活跃迁的密码。
研究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扶贫的核心在于增加就业,如何点亮乡村振兴,就业扶贫案例方法论层面进行阐述。
尤其在增加就业层面,企业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溯来看,历史上碧桂园是从单个扶贫模式,逐步拓展到如今的各点开花,其一步步绵延而来的发展脉络,大略可以称为先试点,再大规模铺开,并逐渐走向全国的过程。
碧桂园如今提出的“4+X”扶贫模式,其中“4”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从而做到精准扶贫。
党建扶贫和教育扶贫是重要的辅助性措施,能够可持续发挥效用的无疑是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通过发挥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洞察和挖掘能力,并串联起产业链的上下游生态,基于此可以保证扶贫就业工作的持续落地。
在走访的案例中,碧桂园贡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举措强化当地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并针对市场对特定技能的需要开展职业培训。
具体来说,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推动了苗木基地的建设;根据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历史文化优势,则针对性帮助拓展诸如土豆、羊、刺绣等产业生态的完善和落地。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碧桂园可以根据自身下属的文化、建筑子公司,以及商品销售体系完成下游需求的一一对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建立利益捆绑和共享的机制,吸引和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参与帮扶工作。
后者的核心在于,公司牵头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截至当前,碧桂园在12县落地苗木农场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5000名贫困人口,目前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英德、虞城、东乡、滦平、舒城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超过1.3亿元。
个体案例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碧桂园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联合推动,吸引一批有意愿通过借助技能培训改变现状的贫困户,支持其在技能培训后获得良好的收入获益,并基于此与这些获益者一同进一步向更下沉的地区“现身说法”,而不是隔空说教,无疑可以在就业方面带来极好的带头示范效应。
走向可持续地乡村振兴
解决了绝对贫困,还要面对更长期、常态的相对贫困问题。因此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启之年。
“乡村振兴”也出现在了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一次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是,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发展产业的逻辑来说也属一脉相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
在消费扶贫的基础上,同样要倒逼产业的升级,促进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和产业链的完善,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不仅可以防止返贫,更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的关键。
基于此前的经验积累,碧桂园已相应开启了探索,而随着面对的群体在经济基础和思想理念上有了进化,可以探索更为丰富的产业联动形式。
在湖南平江县,碧桂园发掘出一带同时兼具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底蕴,且有较好经济基础的乡镇,开始了三大产业融合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
其中同样采取了“企业+合作社+村民”的经营模式。由企业带动村合作社,进而一并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发展。
这样一来,当地村民可以实现从农民到经营者的身份转变,也可以让村民和企业等各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正向合作关系,促进项目的良性运转。
21世纪产业研究院认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既是解决脱贫、防止返贫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产业扶贫可持续,贫困人口的就业就可持续,乡村振兴就有希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1-19 14:49:51
2021-01-19 14:49:07
2021-01-19 13:49:06
2021-01-19 12:49:33
2021-01-19 10:49:20
2021-01-19 08:49:14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1-19 13:50:06
2021-01-19 13:49:22
2021-01-19 12:49:48
2021-01-19 11:50:58
2021-01-19 10:50:18
2021-01-19 10:49: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