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 19:51:08来源:封面新闻
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发展,让八字、占星、紫微斗数、塔罗牌等算命方式通过新形式呈现给网友,甚至一些微商还以此作为引流的手段。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算命”要价颇高,还有价值不菲的所谓消灾物品。某算命App咨询模式当中,线上的算命先生按照等级制度,等级最低的90分钟收费达到1200元,等级最高的90分钟收费高达1万元。(新华社)
对未来与未知的恐惧,从来是人性深处最隐秘的弱点。正因为此,算命预测之术自古有之、兴盛不绝。
不管是传统算命还是网络算命,其本质玩法都是一样的,也即“文字话术”“概率游戏”和“心理陷阱”。算面先生惯常装神弄鬼、语焉不详、模棱两可,其给出的“明确预测”很少,但总归也有一半蒙对的概率。换而言之,他们至少有50%的概率猜对,但凡职业生涯够长,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很容易就成了“神准”“非常灵”的大师了。
另一方面来看,“算命”本身也是运用“恐吓+安抚”这一心理学策略的经典样本——先说一件“不好的事情”,再给出“化解办法”,客户惊魂未定、心情大起大落之间,迷迷糊糊就把钱掏了。名牌、项链、手镯之类的小饰品,换个“吉祥的名头”就成了定价不菲的消灾神器,愿意掏钱买单者前赴后继。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收智商税”,而更像是综合施压、非对称博弈的结果。
算命之术,历来鼓吹“信则灵”,换个说法,实则就是“愿者上钩”。随着“网络算命”的兴起,算命这一古老的行业,也发生了某些显著的变化。比如说,由于某些中介平台的出现,算命师可以远程执业,这大大提高了供需撮合的效率,相应也推高了“大师”的价码;再比如说,借助各类网络工具、网络渠道,算命生意得以大范围揽客,并且可以通过AI看相等“智商筛选器”,过滤出目标客户。
令人遗憾的是,既是封建糟粕也是消费陷阱的网络算命,如今正披着“娱乐项目”“流行文化”的掩体招摇过市,割得一手好韭菜。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由于“算命”这类服务产品,本身就是不被承认的,那么有关的交易就很难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维权救济。花几万块从算命师那买一把桃木剑、一串“幸福菩提”项链,这钱十有八九是要不回来的。
入坑网络算命,到底是为信仰充值,还是为自己的智商、怯懦与恐惧买单?这是一个问题!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12 19:50:59
2020-11-12 19:50:19
2020-11-12 18:51:27
2020-11-12 16:50:14
2020-11-12 15:49:56
2020-11-12 14:49:55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12 16:50:31
2020-11-12 15:50:10
2020-11-12 14:49:20
2020-11-12 11:50:47
2020-11-12 09:50:20
2020-11-12 08:51: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