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0 14:49:20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内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的背面,是云厂商“烧钱”难盈利的困局。近日,顶着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光环的优刻得(688158.SH)发布了自上市以来的首份三季报。在今年1~9月,该公司实现16.38亿元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2.8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79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076万元。
对于由盈转亏,优刻得在公告中给出了两个原因的解释:一是因正在开拓大客户及加大投入,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7.92%;二是为吸引人才、提高薪酬,公司人均人力成本同比上升,同时加大研发、销售等人力成本投入,使得薪酬总额同比增长15.31%。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梳理多家云计算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亏损、盈利难成为云厂商普遍性的困扰,一些向云服务转型发力的老牌企业也出现净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现象,比如坚持“云优先”的用友网络(600588.SH),相比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的盈利状态,今年前三季度出现2709.01万元的净亏损。
业界人士指出,云计算是典型的重资产、重投入、高技术、盈利周期长的行业,可谓是一场“烧钱抢市场”竞赛。即使国内市场排名前列的阿里云、腾讯云在当下也同样面临亏损,中小型云服务厂商更是面临技术、资金上的巨大挑战,预计云计算厂商的盈利难题仍将持续。
净利降幅最大1790%
在已发布三季报的多家云厂商中,优刻得于今年1月20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受到资本热捧。从招股书来看,2017~2019年净利润一直处于正向状态,作为上市以来首份三季报,出现1.79亿元的净亏损额,同比降幅达到1790%。
优刻得方面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毛利率下降,正在积极开拓视频娱乐、在线教育、电商等行业的大客户,其中视频点播、直播所需云分发产品的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其毛利率相对较低;另外因主机类产品处于较大规模升级换代阶段,公司加大了高性能云主机硬件投入,短期内影响了资源利用率。
另优刻得公告显示,预计该公司第四季度产品的价格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本年度内毛利率可能难有明显改善。第四季度将维持研发和营销的投入,同时随着募投项目的开展,带宽、租赁机柜、服务器投入将继续增加,募投项目的效益是逐期提升,短期内可能无法产生效益。
与优刻得同样专注云服务的金山云(NASDAQ:KC)、青云科技等也都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除此之外,老牌企业在转型云计算的道路上同样不容易。
坚持“云优先”战略的用友网络的一位人士表示,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影响,部分大中型企业客户采购延后,一些小微企业客户谨慎、减缓采购,部分项目现场实施工作被动延后。综合财务数据来看,用友网络在近三年来首度出现亏损,今年1~9月净亏损2709.01万元,同比降幅105.04%;营收46.19亿元,同比下降7.78%。期内,云服务业务(不含金融类云服务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近30%,实现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76.40%。不难看出,用友云同样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指出,当前国内云厂商的主要战略是企业应用领域,技术的比拼还不容易体现出厂商的差异,因此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客户资源方面。众所周知,云计算是一种规模型经济,大多数云企业采用“规模优先”策略,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营收及收款账期难以覆盖投入成本,这些都是导致厂商普遍亏损的主要因素,而且中短期内这种亏损的局面很难改善。
持续“烧钱”竞赛
全球云计算巨头亚马逊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里,亚马逊总营收为9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为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AWS营收为116亿美元,营业利润为35.35亿美元。AWS目前在手订单448亿美元,相比上季度持续提升。
一位多年从事云服务的人士告诉记者:“云计算产业处于隔一段时间就热一会儿的状态。”今年以来,伴随着企业数字化、“上云”越来越成为大趋势,所有的云服务厂商都在抢政府订单、抢企业客户、抢占市场制高点。关于商业模式及盈利问题,前有AWS成为亚马逊的现金牛,这让国内厂商燃起了希望,但若要实现,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记者梳理云计算产业链发现,云计算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IT基础硬件及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每个领域参与者众多且存在交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增速38.61%,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其中,2019年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为689亿元,规模首次超过了私有云。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指出,亚马逊AWS的发展基本上基于两点:一是在IaaS和PaaS有比较全面的产品线,覆盖多个行业;二是规模效益导致的单位成本降低。国内云计算行业与欧美的发展逻辑和产业规律是一致的,但是发展阶段不同。整体来看,国内IaaS+PaaS大约比国外晚了4~5年。由于云计算是底层基础设施,因此留给了国内云厂商一定的扩张机会;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兴起又会引发下一轮的云计算需求浪潮,因此国内云厂商有望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实现盈利。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位,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排名第二至第四位,前四大厂商合力攫取国内公有云市场近80%的份额。
烧钱竞赛,市场格局会否出现新的洗牌?
在王清霖看来,国内云计算市场头部几家占据大部分份额,且相对比较稳定。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的云计算行业由于5G和企业数字化进程,价格战已经趋缓,整体上看,大的并购还不具备条件。从全球看,由于AWS和其新锐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有可能在其他国家产生并购扩张,但是国内头部厂商由于具备一定的本地化优势,很可能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目前来看,可能出现新的竞争者,但是大的并购与洗牌可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对于中小云厂商来说,要想活下去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乘着资本市场的宽松政策,或谋求登陆二级市场打开新的资金募集通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10 14:49:13
2020-11-10 13:49:02
2020-11-10 12:51:47
2020-11-10 09:49:56
2020-11-10 07:49:51
2020-11-09 17:49:58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10 12:52:03
2020-11-10 11:49:15
2020-11-10 08:49:24
2020-11-10 07:50:04
2020-11-09 18:52:42
2020-11-09 17:50: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