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20多份提案聚焦科技创新 建议打造科研与市场“中间人”

时间:2021-03-08 18:49:2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科技创新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年两会提案聚焦的话题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提案中,至少有20多份重点谈到科技创新,涉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人才培养、发展创新型企业、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等。

如果从相关行业来看,5G、6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医药等都有所提及。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变小,需要切换到科技创新驱动上。

“尤其现在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时期,谁能够把握科技创新,谁就站在未来几十年的世界前沿,科技创新是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抓手。”万陆说。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包括新产业、新技术、新创意等。如何把新理念转变成新产业,需要制度和监管创新“跟上”。

推动科创成果落地

科技创新成为提案涉及最多的领域之一。其中,科技创新如何落地,如何作用于打造前沿产业链,成为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关注的重点。

全国工商联《关于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抓住产业链供应链命门,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可以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万陆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有自己的优势,科技创新要依托于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此外,也要依托中国的市场优势,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今年多个提案从不同行业谈及科技创新和应用问题。比如,民建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工业软件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必要基础,技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也是可能被“卡脖子”的技术领域。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仍面临着一些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软件业和制造业融合难度大,二是国外工业巨头掌控技术标准,三是创新生态和集成效应未显现,四是工业软件研发人才极度匮乏。为此,建议探索构建工业软件研发新型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工业软件发展的推动作用;夯实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完善工业软件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民进中央《关于加快推进5G建设与发展的提案》指出,目前5G面向行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业态挖掘、商业模式等还处于探索培育期。建议加强政策保障,高质量推动5G网络建设;围绕5G商用布局培育产业;以行业生产特点为切口,深度挖掘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

其中,应用上可以通过5个5G上下游产业链(即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终端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对各垂直行业进行剖析挖掘,构建产业链,孵化行业应用。在7个垂直领域(包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视频娱乐、工业能源、AI和机器人),聚焦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创新百强,以及平台试点的示范项目企业,开展5G创新应用探索,推动5G应用的孵化和商用。

林江指出,5G的技术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到目前5G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推动。“这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接受度不够,另一方面还有政策措施的配合。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这是需要法律保障的,比如如果出现车祸怎么判等。如果只是在实验的场景上去推动,发展会比较慢。”

打造科研与市场“中间人”

提供相应的应用场景,是打通市场与科研成果“堵点”的重要问题,但并非唯一问题。中国的专利数不断飙升,但大批专利被“束之高阁”,甚至不能走到“应用”这一步,也成为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提案关注的重点。

民盟中央《关于完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提案》(以下简称《技术转移提案》)指出,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社会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2.2万亿元,全年登记科技成果68562项,专利申请授权259万项。

但是,产学研结合急于产出成果,缺乏顶层设计;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弱,技术转移从业者缺乏社会认同感;技术转移市场信任成本高,维权难度大;高校职称评定体系引导性不强,具备高转化价值的专利比例不高等问题凸显。

为此,上述提案建议,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等问题上,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绩效的权重。科技部门应厘清“科研攻关目标是什么、国内优势单位和国际对标单位是谁、要拿出什么样的标志性成果”等问题,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在科研立项上更重视高价值专利的成果转化。

万陆表示,中国的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和市场进一步对接。很多科研人员的“指挥棒”仍然是发论文,而不是以科研成果落地为导向。同时,科技成果的合理定价机制缺乏,评估低了怕国有资产流失,评估高市场又不买账。

民建中央《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指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存在一些问题:支持政策落地存在障碍;缺乏专业化中介服务和高效市场;直接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研发与市场转化应用之间脱节较为严重等。

该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及配套措施的落实机制。首先,尽快明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政策,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和《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其次,优化科技资助体系格局,加大科技项目中面向重大实际应用的选题比重。再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林江指出,现在科技成果落地困难,尤其是高校科技成果落地困难,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一些科研工作者对市场并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发明的技术如何为市场所接受和应用,不了解产业链,也不了解相关技术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一个怎么样的定价,这导致不少科研成果落地很难。

其次,中国拥有科研体系的上游开发领域,也拥有下游的市场应用领域,但对科研成果与市场进行沟通,打通产业化“堵点”的中间环节相对缺乏。这些中间环节的从业者包括技术服务经理、知识产权代理人等,他们需要能精准把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应用两方面的最新趋势。

如何更好的打造科研与市场“中间人”?

《技术转移提案》提出,首先,完善技术服务从业职业资格体系和职业标准。重视技术经理师培训和评价的实用性,培训和资格考试内容不仅应包括技术转移业务上的知识,还要包括对理工科的掌握程度、对产业和市场的敏感性、金融和法律知识的考查等。

其次,不断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编制限制,遴选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技术许可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

民盟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的提案》指出,大力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在高等院校开展专利代理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接触专利代理行业,培养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提升行业待遇,留住人才。

万陆认为,科研成果中间市场如果发展得好,能够很大程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很多科研人员只会埋头搞科研,不理解市场需求,而很多企业家根本不了解我国科研进展,不知道有哪些成果可以转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