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银行资金投放结构未来可能出现调整

时间:2020-12-25 12:49:25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行业在“十四五”规划下如何发挥力量,这是曾刚近期持续思考的问题。

12月24日,在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发表演讲。

他认为,未来,更多的金融资源需要流入产业金融,但业务模式不再是简单地以抵押为主的信贷投放,而是场景金融的模式,基于数字化场景,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加深产业金融的发展。

制造业升级有大量资金需求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金融定位,即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寻找发展空间,首先要看实体经济干什么,看国家针对实体经济的战略方向。

在曾刚看来,首先,“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当然意味着,支持科技发展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意味着制造业升级等方面,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助力,对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热点和空间。因此,曾刚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投放结构,未来可能出现调整。

第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其中和金融相关的内容很多,金融本身也是生产要素,即资本要素。而其他要素的市场化机制形成和完善,也会引导资金要素变化。

在曾刚看来,可能对金融行业影响较大的要素改革,最直接的就是资本要素改革,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利率市场化。目前利率市场化基本上到了最后一关,未来将进一步推进。

此外,土地要素市场化,也对金融行业尤其是农村金融产生深远影响。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地方已经试点开展,这对于撬动农村金融的发展非常重要。

对于数据要素,这个市场将会如何,曾刚认为尚难看清方向,但值得高度关注。如今,数据已成金融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但数据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究竟该如何界定,对要素使用的范围应如何控制,目前并不清楚。因为这个市场还处于从无到有的培育过程,需要一系列底层制度设。

接着是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形成我们新的投资重点。这些在推动过程中,也对金融形成巨大影响。

金融科技发展有清晰指向

对于金融体系建设,曾刚特别关注“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部分内容,其中提到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曾刚指出,此次专门强调金融科技,但对金融科技的强调有清晰的指向,即在增强金融普惠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也勾勒出其主要创新方面。

如何以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曾刚认为,“十四五”期间,将会在四个重要方面发力。

第一是产业金融。过去数年,中国金融机构加杠杆的主要方向是个人领域。这在银行的新增贷款中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零售贷款占比在新增贷款占比中逐年提升。但是现在,我们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已大幅去化,制造业尤其是比较好的企业信用风险已在下降。曾刚认为,接下来,更多的金融资源需要流入产业金融,但在业务模式上不再是简单地以抵押为主的信贷投放,而是场景金融的模式,基于数字化场景,以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来加深产业金融的发展。曾刚判断,这方面发展空间巨大。

第二是普惠金融。未来将进一步依托产业链场景,拓展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方式,当然也包括公共数据平台的完善等等。此外,在对接乡村振兴上,普惠小微业务的数字化手段也必不可少。

第三是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对其也有大的应用空间,目前仍在起步阶段。随着体制机制的完善,绿色金融领域将有大量的信息核证需求,金融科技有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是科技金融。当前资本市场上,科创板持续发展,为投资退出提供了非常好的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再探索此前的投贷联动等,以及银行和其他类型机构的业务联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大。曾刚说,未来科技创新层面将逐渐形成覆盖科创型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和生态,这方面对技术也有高的依赖。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