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优势与政策叠加 城市发展形成强者恒强惯性

时间:4564-11-04 16:04:45来源:证券时报网

一半以上城市公共设施投入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底至2018年的五年间,在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有相关统计数据的611个城市中,有316个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滑。一些城市在这一领域投入的资金,五年间缩减了九成以上。

所谓公共设施管理业,包括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公园管理和游览景区管理等,主要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这一领域的投资增长乏力,也意味着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具体城市投资额度方面,厦门、成都、广州、武汉、郑州、杭州、重庆、赣州、福州和北京是城建投资增长额度最大的前十个城市。而投资额度减少最多的前十个城市,由多到少则依次是天津、沈阳、兰州、贵州、太原、郴州、南昌、乌鲁木齐、长春和湘潭。投资幅度方面,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六盘水、简阳和梅州等152个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维护投资实现了“翻倍”。而减少幅度最大的鄂尔多斯,从2013年的45.4亿元,减少至2018年的0.6亿元,现在的投资额仅为五年前的1.4%。

另外,在这些有数据的611个城市中,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过去5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有所扩大,这也意味着其城市在空间上仍然在对外扩张。而在上述316个城市市政设施投资减少的城市中,有258个城市仍然处在“扩张”状态,这也意味着他们城市单位面积的市政投资强度在降低。

简评

1、 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下,人口会聚集到几大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人口外流的城市活力不足,会是一个比较难逆转的长期趋势。

2、 不少地方财政比较依赖“卖地”,楼市调控影响后卖地收入,地方财政紧张的城市通常优先减少公共设施投入。

3、 许多小城市在人口萎缩的情况下仍然扩张城区,这也意味着这些城市单位面积的市政投资强度在降低。

疫情影响经济,有地方提出要大力压缩各级财政的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必须、非重要支出安排,节省资金用于保障工资、运转、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公共设施投入会更加减。

深圳全靠中央给政策吗?

很多人会说深圳之所谓发展得快,全靠中央给政策。类似的说法在20年前也出现在上海身上。其实,中央的政策是被动的,是因为谁发展得更好,所以就给更多政策。优先型利好政策是不会给平庸的城市的。为什么呢?

1、中国不缺大城市,有一堆省会、计划单列市,都不小。与其政策平均分配,到处撒胡椒面,每家分点好处。倒不如集中力量堆起一个中心,一个高地,通过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提升。同时足够高度的城市也可以做些一般城市不能做的东西。这种思路不但在全国,甚至各个省都是这样操作,就是所谓的“强省会”战略。

2、对于某些产业,只可能在个别城市展开,不可能全国到处都设有,比如金融业中心,中国就2个,全亚洲也没几个。也有某些产业,只可能在特殊的中心城市才能发展起来,其他城市要么地理位置不适合,要么根基不足,比方航运中心、科创中心等。有些地方由于条件不匹配,硬给政策也不会做得好。

3、谁做得好,才会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谁。在一个班里,谁的动作最好,才有可能做示范动作。同理,成为国家的示范区,也应该是最好的“同学”的专利。以前一直都不咋地,怎么可能让你出大场面?所以,不能老抱怨政策轮不到,而要反思一下为何比其他城市跑慢了。

当然,优先型利好政策如果成熟了,会逐步扩大推广的。只不过起步早的,优势更明显,只不过有些东西就一次机会,永远也不可能大规模复制。

结论

买房投资,首先看城市,不贪便宜!5万一平的涨幅一定快于5千一平的。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