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三季度创新高:中国项目占比偏低 赶超海外尚需时间

时间:2020-10-22 14:49:31来源:华夏时报

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发展不容乐观,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但即使在全球市场震荡剧烈,资产风险加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区块链依然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概念。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区块链相关产业共发生226起融资事件,其中137起透露具体融资数额,公开融资总额约144778.91万美元。其中,9月份全球共发生106起区块链相关融资事件,创2020年新高;单月融资总额虽未突破7月创下的63453.04万美元的年内峰值,但较8月已出现明显回升迹象。

上海某私募基金合伙人向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投资机构对区块链产业的投资已经明显谨慎很多,投资偏好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集中在种子轮或天使轮阶段,另一部分则集中在Pre-IPO阶段。大部分机构都会认为,中期的区块链企业不确定性较高,技术方面即不成熟,又由于前期开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致使转型困难。

DeFi项目热度不断升级

据PA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数字货币市场规模从约2601亿美元扩张至约3422亿美元,市场行情也基本延续了二季度的上涨趋势,其中,以UNI、YFI、LEND等为代表的DeFi概念币成为了市场上行的最大动力源。

从融资项目的类别来看,今年8月以后,DeFi类项目撑起了半边天。14个DeFi类项目在8月宣布融资消息,占当月融资项目的42.4%,23个DeFi类项目在9月宣布融资消息,占当月的44.23%。

行业应用领域中DeFi项目的融资规模大幅度扩大,三季度披露的融资总额约为1.31亿美元,较二季度环比扩大了8400万美元,涨幅约为178.72%。DeFi也是除了投资基金以外融资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

“DeFi热的本质,是基于区块链发行的原生资产达到一定量级后自然产生的金融形态。”鑫苑科技CMO魏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比如BTC、ETH、USDT等数字资产,已经拥有了百万级用户和千亿级市值,用户持有了这些资产,就一定有资管的需求。DeFi平台通过一些激励用户的手段,吸引了很多用户将原本存储在中心化交易所或钱包的资产转移到DeFi平台,赚取平台币和利息。”

“DeFi显然是一个新风口:目前全球已经有很多知名的中心化交易所比如 Coinbase、Binances等,但这些中心化交易所在安全性、合规性等方面存在信任危机,比如某头部交易所由于创始人掌握私钥,创始人一旦出现问题就导致用户无法提币。这种现象在由智能合约和DAO社区治理的DeFi平台就较难出现。”魏然说。

魏然也强调,未来比较值得担心的是各国的监管问题。美国CFTC,新加坡MAS等会不会在DeFi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或出现无法兑付等恶性事件的时侯采取措施,还有待观察。

但《华夏时报》记者也发现,虽然有40个DeFi类项目在三季度披露了融资活动,但从其中披露融资金额的项目来看,DeFi类项目的单笔融资规模并不大。从公布的融资轮次看,主要集中于种子轮,平均融资金额仅197万美元,低于所有项目种子轮的单笔融资规模。

中美区块链融资数量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区块链产业布局,一系列成果显而易见,但单从融资数量上看,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以9月为例,美国以42起融资遥遥领先,中国则只有17起,单月差距达25起,而此前各月差距虽有扩大趋势,但也基本处于10起左右。

尽管目前在仍存在差距,但中国的赶超速度却正在加快,《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2015年美国对区块链行业的投资规模占到全球区块链行业总投资规模的 51%,以绝对优势占据“头把交椅”,而当时中国占比仅为 2%,但到了2019年,美国占比为31%,中国已经占比22%,差距在不断缩小。

面对中美在投融资数量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DeFi热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央行在数字货币的试点方面动作很快,中国央行作为法律授权的唯一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管理机构自身在进行数字货币试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社会化和市场化的DeFi构成了法律和行业管理上的威胁和挤压,DeFi无论是在合法合规性方面还是在市场空间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威胁并受到挤压,投资自然会比较少。

“区块链技术除了DeFi之外还有着更多的应用领域与场景。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型规模的市场,在支持技术创新,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数字技术的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市场的互联网渗透率和电商化程度更是首屈一指的,因此未来中国美两国在区块链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的竞争与较量中,中国取得先机和应得胜利的机会还是蛮大的。”柏文喜表示。

共识实验室(Consensus Lab)创始合伙人Kevin Ren也曾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在与美国展开技术竞争过程中,中国消费者愿意接受新技术的意愿显然更具优势,他表示:“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互联网用户基数,也愿意接受新事物,而且还有持续的人才供应。通过移动支付和线上购物,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完成了用户教育,这也将成为中国区块链行业取得进步的巨大动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