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国际观察 “1元门票”告别门票经济?

时间:2020-08-15 10:50:31来源:中国经营网

今年暑期,对于有出游计划的人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喜大普奔”的——多地宣布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以至实施“1元门票”。例如,陕西西安免费开放大唐芙蓉园、楼观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山东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81家国有景区大幅降低门票价格,泰山景区(包含岱庙景区)进山普通门票非法定节假日执行优惠价格57元,相当于定价的五折;江苏苏州则推出了“一元游园林”活动。

公众对旅游景区降低门票价格的呼声已久,近年来,在旅游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一些景区也摆出了降门票的姿态。但如此实在地降低门票价格,与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不无关系。在这个特殊时期,景区急需聚拢人气、恢复信心。根据相关预测,门票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例如苏州园林景区预计能吸引400万游客,按照2.5倍的倍增效应,能为苏州带来1000万的游客量。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景区主动降低票价,都受到广大游客欢迎。不过,很多人还关心,这波降价潮能否常态化,成为旅游景区告别“门票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始。

单纯就数字而言,哪怕门票定价很高,在人们出游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是最高的。尤其是跨省长线游,交通、住宿在旅游开支中所占的比例往往要高于门票。但是,门票定价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却很大。很多游客到了一家景区门口,都会在心里掂量一下,是否值得买门票进去看看。

游客的这种心态由很多原因造成。比如,交通、住宿等出游的主要开销项目形成了市场化的调节机制,游客不会对基于充分市场竞争的定价产生过多异议;另外,一些景区的旅游价值和服务水平不匹配门票价格,简单来说就是“货不对版”。说到底,因为景区和景点具有唯一性,而且带有垄断经营的性质,才让游客对高门票价格产生抵触和反感。

因此,尽管降低门票价格未必会显著降低游客出行的整体费用,但对游客出行决策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杭州西湖景区取消门票以后,旅游收入不减反增,当地餐饮、民宿等围绕旅游的行业都取得长足发展。

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告别“门票经济”,来做大旅游产业的整体产值,这个道理旅游景区不会不明白。但是,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降门票的呼吁依然应者寥寥?有的景区在政府压力之下降低门票价格,却设置了让人不得不乘坐的游览车等项目,变着法子沿袭“门票经济”的套路。

答案就是尽管告别“门票经济”有利于地方旅游整体发展,但对于很多景区来说,它并没有从降票价中获得直接收益。一些国有景区以门票收入为考核标准,而有民营资本参与的景区,更是把门票收入当成主要利润来源。如果景区不能通过降票价获益,他们就没有任何降票价的动力。

当前,很多游客的旅游心态,已从到景区“打卡”转化为期待深度体验游、休闲游。景区应当顺应旅游消费者的心态变化,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利用景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开设设计感强、服务周到的民宿或精品酒店,提高景区内餐饮的品质,让游客以相对平价的消费享用地道风味美食。以往,一些景区在服务上总有向游客“宰一笔”的心态,但游客也不是傻子,结果就是将诸多消费者拱手相让于景区外的经营者。

国内一些景区成功转型的案例充分说明,告别“门票经济”,其经营必然要走上多元发展之路。景区不再是设起关卡收门票,而是提供各项旅游体验的综合体。门票收入占景区经营收入的比例降低了,景区降票价才有动力,游客也有更大意愿深入探索景区,而不是蜻蜓点水,看到各类不规范的消费项目后落荒而逃。

此外,对于国有景区来说,也要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从有利于地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地方政府对国有景区的考核,不能止于门票收入的高低,而要看景区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有没有“让利于民”,使景区周边的其他经营主体受惠。

“门票经济”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一些景区多年实施高票价,有其思维的惯性。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冲击,也让景区走出了舒适区。希望这些门票降价的景区深入总结经验,积极转变发展模式,让低门票成为常态,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