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甬籼”早熟早籼稻品种开始“挑大梁”

时间:2020-07-29 18:50:53来源:宁波日报

本月上旬,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浙江省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展示现场会在我市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由宁波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甬籼”系列早熟早籼稻品种有特色、有创新,为浙江省早稻育种开辟了新路径,为实现粮食增产增添了新动力。

一个让大户省心的早稻品种

“双夏”时节,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的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收割、翻耕、插种……种粮大户卢方兴冒着酷暑,带领工人紧张作业。老卢的一块承包田里立着一块牌子:浙江省科技厅“百品万亩”工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

卢方兴今年种植早稻650亩,除了30亩“甬籼634”和20多亩其他新品种,其余种的都是“甬籼15”。“我种植‘甬籼15’很多年了,它已经成为早稻的当家品种。”老卢告诉笔者,“甬籼15”非常适合轻型栽培,抽穗早,熟期转色好,年份间产量稳定。如果跟中熟品种搭配种植,双夏季节便于安排早稻收割时间和连作晚稻移栽时间。

据卢方兴统计,“甬籼15”亩产450公斤到500公斤。由于早熟,这一早稻品种能使连作晚稻每亩增加产量25公斤到50公斤。

同样对“甬籼15”拍手叫好的还有余姚马渚镇的种粮大户吕庆德。“‘甬籼15’熟期特别早,收割时期不用为雇小工犯愁,且病虫害发生少,大风天不容易倒伏,晚稻还可以搭配高产的‘甬优’杂交稻,是一个让大户省心的早稻品种。”吕庆德说。

浙江省地处南方稻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水稻一年可种植两季以上。早晚稻连作已成为我省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水稻对光温敏感,连作晚稻易受秋季低温影响而减产失收。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早稻越早收割,越有利于提高连作晚稻的产量和品质。

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金林灿从事常规稻育种已有38个年头。在早稻育种工作之初,经过广泛调研,他了解到农民对早熟早稻品种需求迫切,而当时省内没有一个可用于生产的早熟早籼稻品种。“针对一些育种实力强的科研院所对早稻品种早熟性不太重视的现状,我们另辟蹊径,选择了早稻早熟育种这个方向开展研究。”金林灿表示,为实现“早稻早熟”的目标,育种团队历经近30年努力,成功开辟出一条特色之路,引领浙江省早熟早籼稻育种研究。

一个好品种,10年才能“修成正果”

常规早稻育种周期长,一个好的品种往往需要经过10年时间的打磨才能“修成正果”。

为了加快育种进度,选育出适宜本地气候的常规早稻新品种,科研人员一年要种三季稻,在宁波本地种两季,冬天还要飞往海南再种一季,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从播种育秧到移栽、考察性状、筛选,再到收割测产,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每一位科研人员也都心怀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为水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兼顾早熟特点,提升丰产、抗病等优良性状,课题组又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育成早籼稻新品种“甬籼409”和“甬籼634”。

拿“甬籼634”选育来说,2013年春季,金林灿带领早稻课题组在市农科院南繁基地开始首次配组杂交试验,之后以一年种植3季(本地春秋两季+南繁)的速度,按系谱法定向选育符合目标性状的优良品系。到2016年,优良品系基本定型,综合表现非常优异,平均亩产与种植的对照组“中早39”相比,增产5.6%,全生育期比“中早39”早3天以上,实现了最初目标。

2018年到2019年两年间,“甬籼634”参加了浙江省早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今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长达8年的育种历程中,金林灿带领课题组科研人员以铁杵磨针的耐心,不畏酷暑严寒,奔波于宁波、海南两地,从数万份的育种材料中筛选出了宝贵的新品种。

在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圩塘朱村种粮大户傅献军看来,“甬籼634”的最大优点是熟期早、产量高,抗病虫害较好,长势茂盛,特别是成熟期早,有利于种粮大户解决农忙季节抢收抢种难题,有利于连作晚稻夺取高产。据傅献军介绍,尽管受到3月下旬到4月初低温危害和灌浆期长期阴雨影响,今年“甬籼634”百亩示范方经专家现场验收,亩产量仍达到554.5公斤。

到目前为止,“甬籼”家族共有成员6个,其中“甬籼15”、“甬籼409”和“甬籼634”为早熟品种。

“甬籼”系列,引领早熟早籼稻育种新方向

据了解,在市农科院已育成的3个早熟品种中,“甬籼15”属早熟常规早籼稻,全生育期较短,仅107.9天,是目前市场上熟期最早的品种之一,且其苗期耐寒性强,结实率高,灌浆快,熟相好,丰产稳产优势突出,适合直播、机插、抛秧等轻型栽培,适宜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作早稻种植;“甬籼634”经过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2天,结实率82.0%,千粒重高达30.1克,而一般早稻品种的千粒重在24克至28克之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0.4公斤,比早稻超级稻“中早39”增产8.3%。“甬籼634”也因此成为市农科院育成的首个兼顾早熟和超高产性状的突破性早稻品种。今年,该品种还参加了早籼早中熟组的国家区域试验,为下一步成为国审品种做准备。

金林灿告诉笔者,“甬籼”早籼稻生产成熟期较浙江省主栽早稻“中早39”提前3天以上,早熟特性较为明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缓解了双夏农忙时节农机和劳动力紧张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机错峰使用效率,降低亩均用工成本;二是较好地避开梅雨、台风等对早稻的不利影响,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早稻收割、晚稻播种;三是早稻提前开镰有利于晚稻抢种,提升晚稻产量和全年种植效益。一项研究表明,早熟品种“甬籼15”对比中熟品种“嘉育253”搭配同一晚稻品种种植,每亩综合效益可增加104.5元。

“甬籼”系列的诞生为优化浙江省早稻品种结构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11年以来,“甬籼15”连续10年被省农业主管部门列为主导品种,省内累计种植面积达154.7万亩,2018年成为全国常规早稻第六大品种,2019年成为全省第二大早稻品种,同时也是现阶段省内唯一大规模种植的早熟早稻。此外,“甬籼”系列非常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近3年来在江西、安徽等地累计推广约170万亩,并作为当地主要救灾储备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金林灿表示,早熟早稻品种育成,既完善了早稻品种结构,实现品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农业生产对品种的需求,又引领早籼稻早熟育种新方向,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将做好“甬籼”系列早熟早稻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深挖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高产创建。与企业开展合作,落实金华、衢州、宁波等地的种植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在省内普及。同时,积极推动“甬籼634”等品种在江西、安徽等省的引种备案,实现更大区域的推广应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