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财商教育乱象调查:数千新玩家野蛮赚快钱

时间:2021-04-19 09:51:0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央视报道,张女士在花费1元加入十倍学堂的“理财小白营”后,又花费7999元购买所谓进阶课程,但很快发现进阶课程效果不好,当她提出退款,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拉黑。

央视记者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十倍学堂”几乎已人去楼空。

“来得快,去得更快,正成为国内中小财商教育机构的真实写照。”一位中等规模财商教育平台业务主管王强(化名)向记者透露。过去一年,他既见证了财商教育风口来临——疫情带动民众居家理财需求骤然升温,催热整个财商教育市场;也亲眼目睹了整个行业野蛮成长所衍生的各种乱象,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很多中小财商教育机构内控与管理水准根本跟不上业务扩张步伐,由此出现课程抄袭、夸大财商教育预期收益承诺等乱象。

“你可能想不到,过去一年,整个财商教育市场突然冒出数千个新玩家,岂能不乱。”他感慨说。甚至个别中小机构打着财商教育的名义,玩起荐股荐基的擦边球,其背后不排除与股市庄家联手“割散户韭菜”。

多位财商教育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乱象迭起背后,是当前行业缺乏明确监管。此次央视曝光的十倍学堂的工商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经济贸易咨询、教育咨询等,却堂而皇之地向消费者夸大财商教育回报预期,以“骗取”高额课程费——上14天的进阶课程,就能赚取逾15%的年化回报。当消费者发现“上当”要求退款后,却四处搪塞不给予任何回应。

“其实,财商教育侧重教育属性,不应涉及任何理财产品推荐与投资收益预期承诺。”王强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专家认为财商教育涉及金融知识与理财技巧“普及”,也应全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确保财商教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合规性,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视曝光财商教育行业乱象之际,围绕行业规范性发展的从严监管正悄然临近。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等机构制定的《理财在线培训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下称《规范》)正向社会征求意见,预计4月下旬将完成意见收集,再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预计最快将在5月正式实施。

“相关部门希望《规范》能成为财商教育行业准入的新门槛,在源头上对财商教育机构合规性经营进行强约束,遏制越演越烈的行业乱象。”一位财商教育行业头部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乱象“溯源”

“过去一年,这个行业发展实在太快了。”王强坦言。

去年疫情爆发后,他发现财商教育行业新玩家骤然增多,几乎每周都能听说数十家新机构突然冒出。而且这些新玩家的发起设立过程极其简单,在当地市中心地段租一间设施豪华的办公室以彰显“高大上”形象,再招募百余位擅长营销与在线社区运营的人员,向工商部门申请业务范畴涵盖教育咨询的企业,就可以打着财商教育旗号四处售课。

“他们所谓的财商课程,几乎都是抄袭行业头部平台的基础教材与现有教学模式,根本没有自主的课程研发能力。”王强告诉记者。这背后,是这些新玩家都在聚焦如何“赚快钱”。

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随着民众居家理财需求骤然升温,当前国内财商教育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年均业绩增幅达到50%,因此不少新玩家对月营业收入均设定极高的KPI指标。比如一家营销人员逾百人的财商教育新平台要求月收入达到300万元,若按其进阶课程8000元估算,它每月需要找到约375位消费者“买单”。

“当财商教育风口来临,要完成这个营收指标并不难。”王强向记者透露。一方面民众居家理财需求旺盛,令他们不愁找不到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他们很擅于使用极具诱惑力的营销话术吸引众多消费者眼球,比如部分平台喊出“交费前承诺永久学理财、一对一私教、带你赚回学费、教你实现财务自由”,“只要一杯奶茶钱,学会钱生钱”。

“我们是不敢这么做的。”上述财商教育行业头部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这些营销话术夸大了财商教育的收益回报预期,一旦实际效果达不到消费者期望值,势必触发大量退款投诉。但他发现,很多新玩家对此毫无顾忌,反而穷尽各种手段“招募”消费者加入在线社团参加体验课,进而购买高价课程。

记者登录一家中小财商教育平台在线社群发现,所谓体验课,无非是通过向消费者灌输大量“心灵鸡汤”,持续激发消费者通过理财赚大钱的欲望。比如社区运营人员经常会发布类似信息——30年前5毛钱就能买一双牛皮皮鞋,现在500元都买不到真牛皮皮鞋,你靠劳动辛辛苦苦赚钱,但最后却输给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这些套路挺管用。因为很多消费者都是理财小白,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不甚熟悉,一听有机会轻松掌握理财致富的窍门,自然愿意花小钱赚大钱。”王强坦言。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数千元的高价课程,部分财商教育中小平台甚至会承诺——每周会有身家上亿的富豪“远程直播”,面对面传授理财致富诀窍,终身给予理财指导帮助规避各种市场波动风险等。但事实上,这种“富豪”根本不存在,更没有所谓的终身理财指导机制(因为平台没有自主课程研发机制且一味抄袭其他机构)。

在多位财商教育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财商教育行业乱象迭起的最大根源——过度夸大财商教育的回报预期,一旦消费者发现真相而愤然投诉退款,自然引发行业纠纷不断。

“不少财商教育中小平台对此要么玩起失踪,要么寻找各种理由拖着不退钱。”王强透露。这背后,一方面凸显他们的售后服务与管理能力跟不上业务扩张步伐,另一方面也揭露他们只想赚快钱的本性。

为了平息消费者的退款纠纷,不少财商教育中小平台干脆将售后服务工作交给销售员。鉴于消费者退款意味着销售员收入提成骤降,因此他们也没有动力妥善解决纠纷,甚至主动拉黑消费者断绝一切联系。

“事实上,不少财商教育中小平台已没有足够资金储备退还给消费者。”一位熟悉财商教育平台运营状况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中小平台要么将此前赚取的课程费用于广告投放,以赚取更多快钱;要么被发起方挪用。最终当平台发现客户退款投诉日益增多而无力招架时,干脆一走了之。

某种程度而言,十倍学堂的管理乱象并非个案,而是众多财商教育新玩家的共同顽疾。

前述财商教育行业头部平台负责人透露,去年被行业新玩家高薪挖走的员工,近期开始回流。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中小平台在营销模式合规性、售后服务规范性、课程研发自主性等方面与行业头部平台存在不小的落差——一是中小平台重获客营销轻课程研发,业务发展可持续性存在较大不确定;二是部分平台以财商教育的名义开展荐股荐基等投顾业务,明显存在违规行为;三是部分民间资本一口气注册发起多家财商教育机构,只要一家因客户大量投诉而关门,就将营销团队转移到另一家平台重组就业,继续靠着夸大财商教育回报预期“骗取”高额课程费,令他们感到自己正游走在“营销欺诈”边缘。

“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无形间加剧行业乱象。若再不从严监管遏制这些乱象,整个行业很可能会陷入行业性危机。”他指出。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央视曝光十倍学堂乱象后,不少中小财商教育平台骤然出现员工离职潮。

记者走访上海多家中小财商教育机构发现,办公室座位已“空出大半”。一位留守员工告诉记者,他也在办理离职流程,因为很多员工都知道,平台管理能力跟不上业务扩张步伐必然会触发大量风险,与其坐等监管部门上门问责,不如早早“见好就收”。

监管规则缺失亟待“填补”

乱象迭起,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

王强告诉记者,很多从业者都知道过去一年行业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各种乱象,“但是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找不到明确的行业监管部门反映这些乱象。”此前他所在的财商教育平台曾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反映,部分只有企业管理咨询、经济贸易咨询等业务资质的机构正在变相从事“财商教育”业务,甚至打着财商教育名义推行荐股荐基,与个别股市庄家合谋制造“杀猪盘”割散户韭菜。但对方表示具体业务的合规性监管,需寻找金融监管部门解决。

在王强看来,这某种程度凸显财商教育监管与市场发展速度同样存在“巨大落差”——针对逾万家形形色色的财商教育平台的合规操作约束,相关立法监管似乎已明显“滞后”。

在欧美国家,情况则截然不同。

鉴于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欧美国家的财商教育产业很早已实现机构职责明确、内容规范、管理严格,且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必须提供针对性的财商教育。

在理财产品推介环节,不少欧美金融监管部门还将财商教育与投顾业务进行“合并监管”。

在美国市场,专业从事投资咨询业务的公司及个人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监管部门申请注册投资顾问(RIA)牌照,只有注册投资顾问(RIA)才有资格向投资人提供证券类产品的投资分析建议,并定期提供投资报告。只有获得该资质的机构才可以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并对客户承担委托责任。

此外,北美地区证券管理者协会则要求提供金融投资建议的从业人员持有Series 65执照,对后者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与理财技巧的合规操作作出更全面的约束。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认为,财商教育与理财产品推介等投顾业务是密不可分的。若理财机构为了完成产品销售业绩目标,向投资者灌输一些错误金融理财理念以促进产品销售,会引发极其严重的销售误导乱象。因此美国监管部门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要求理财顾问只有自己先懂产品,才能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最大限度避免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发生。”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合规部主管向记者指出。

他认为,照搬美国上述监管模式,未必能有效遏制国内财商教育行业乱象。毕竟,中国国情与美国有着很大不同——中国财商教育与理财产品推介等投顾业务是相互割裂的,即财商教育机构不具备投顾业务牌照,而拥有投顾业务牌照的券商等金融机构很少组建财商教育部门,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

“正是两者相互割裂,令国内财商教育行业出现大量灰色地带与业务擦边球。”这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合规部主管强调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部分财商教育中小平台与股市庄家“合谋”,以财商教育名义向消费者推荐股票,既赚取高额课程费,又在股市“割韭菜”。

他直言,随着中国相关部门明确所有金融活动都需纳入监管,财商教育因涉及金融知识普及,理应被纳入监管范畴。比如相关部门可引入牌照制或备案制,对合规操作的财商教育平台给予明确的业务运营资质,从而令财商教育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引导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乱象整治“箭在弦上”

面对财商教育行业乱象迭起,相关部门已着手整治。

“如今,不少财商教育平台对《规范》有着很高期望值,希望它能成为遏制行业乱象的监管利器。”王强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规范》主要对财商教育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营销活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范。

在营销环节,财商教育机构需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不得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并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符实。

在财务管理环节,财商教育机构收费时段需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收取的预付资金总规模应当与服务能力相匹配,不应超出服务能力收取预付资金,预付资金也只能用于培训业务,不得用于其他投资。此外,财商教育机构宜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机制以保护学员权益。

在投诉处理环节,财商教育机构需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投诉处理流程、解决方案、客户反馈程序、内部反馈程序等。

“之所以设立这些条款,很大程度是为了将乱象扼杀在萌芽之中。”一位参与《规范》制定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比如他们调研发现,很多中小平台除了一味夸大财商教育回报预期,还普遍存在“预收费”与“多收费”等行为,一旦财商教育服务与效果不佳,就触发消费者投诉不断;此外部分中小平台还肆意挪用消费者课程费用于其他投资,最后一走了之,涉嫌营销欺诈;不少中小平台根本没有设立所谓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导致客户投诉无门,激化社会矛盾……

记者独家获悉,为了优化《规范》条款以促进行业规范性发展,4月11日相关部门举行了《规范》研讨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标准规划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领导均出席。

在此次研讨会上,相关部门均认为需对财商教育行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前置”,即先要求财商教育平台先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运营能力,再给予相应的业务准入许可。

“这某种程度借鉴了P2P的监管经验。尽管过去数年相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监管措施促进P2P行业规范发展,但P2P行业此前已积累金额巨大的资金池、期限错配、自融等违规行为,导致整个行业始终存在巨大风险与社会问题。因此针对财商教育行业的监管,相关部门旨在强化《规范》的执行力与约束力,大幅抬高财商教育行业的规范性标准化操作准入门槛,在源头遏制行业乱象。”一位与会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

一位央行科技司标准规划处人士在研讨会强调,要明确《规范》使用的业务场景,一经推出就需要相关财商教育机构严格遵守。此外,教育属性的培训机构应明确培训内容,应限定在理财知识的教授,不应涉及理财金融产品的推荐。

在多位财商教育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规范》面世,财商教育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平台需遵守五大经营底线:一是明确财商教育行业的教育属性,不能涉及荐股荐基等投顾业务;二是必须拥有独立的财商课程研发能力,塑造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规范收费标准,包括不能怂恿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等过度消费行为购买课程等;四是不得夸大财商教育效果与投资回报预期“引诱”消费者购买;五是不得挪用资金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当前整个财商教育行业已走到十字路口。只有从严整肃害群之马整治乱象,才能令行业重回规范发展轨迹。”他们直言。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