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1 09:49:25来源:东吴证券
事件: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同时详细明确了具体的利率计算方式。
投资要点
央行为何要出台“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监管政策?
长期以来,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向个人发放各类贷款时,利率展示普遍存在“不明示、不易懂”现象,客观上形成信息不对称。常见的情形包括(表1):①信用卡透支部分,以日利率展示,普通人难以直观形成“年化利率”概念;②信用卡分期部分,以每月手续费率展示,普通人几乎无法计算“年化利率”;③消费贷业务,设计成每月“等额本息”还款方式,非专业人士不可能计算真实利率,甚至容易形成“利率低”的直观印象,实际上却承担着非常高的IRR利率成本;④将各类贷款费用不计入利息,引导消费者“忽略费用、只看利息”,对贷款的综合高成本没有正确感知。
本次政策的宏观背景,是去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零售贷款的监管政策,重点针对互联网贷款,同时也包括信用卡等银行传统业务(表2)。其中,与贷款利率最相关的政策,是最高法院8月提出的“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LPR四倍”。虽然该政策并不适用于持牌金融机构,但也一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争议,焦点在于“如何准确计算利率”?例如,名义利率为LPR四倍,即15.4%,实际利率IRR却能高达31.0%,定义不清导致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机构难以统一准绳。
因此,本次政策也是全面规范零售贷款的系列政策之一,对所有涉及发放零售贷款的金融机构都有影响,包括商业银行、消费或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为贷款提供广告或展示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等。同时鼓励民间借贷也参照执行,预计不执行的民间借贷在发生法律纠纷时会面临不利影响。
如何完全规范化地展示“贷款年化利率”?
首先,央行要求所有贷款机构要“以明显的方式”展示“年化利率”,可以根据需要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对于这一点,许多银行和互联网贷款平台已经开始执行,因为2020年7月正式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或合作机构向客户推介时应当在醒目位置充分披露实际年利率等信息”。目前,部分银行信用卡、微众银行微粒贷等产品都已满足“明示年化利率”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大量互联网贷款产品的展示方式不合规。
其次,计算利率应以借款人支付的“所有贷款成本”为基准,包括利息以及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这一点对商业银行直接发放的个人贷款基本没有影响,因为银行个人贷款基本没有额外费用。但对于很多互联网助贷平台影响显著,因为互联网助贷模式复杂,贷款成本可能包括出资机构利息、引流机构收费、担保或保险机构收费等。此类机构面临整改压力。
最关键的是,政策要求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单利计算应说明是单利,复利计算即内部收益率法(IRR),同时央行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到,IRR计算方式确实非常复杂(图1),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但这却是最真实的贷款利率,所以存在“明示”的必要性。
规范化展示年化贷款利率,对行业格局有什么影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合规、清晰的“年化贷款利率”展示基本消除了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认识到真实借贷成本,理论上降低了消费者“盲目贷款”的冲动。不过,考虑消费金融需求的相对刚性,预计短期对贷款规模不会有明显冲击。
从更高的格局来看,我们判断中国消费金融及零售贷款行业的全面规范化、严监管化是长期趋势,而消费金融发展“降速”是短期内的必然情形。此前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我们已经看到决策层对居民消费类杠杆过快上升的担忧,这种担忧最终会制约产业短期增速,我们明确判断行业规模短期增长降速、中期内市场份额持续向商业银行集中。
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预计可能会对信用卡分期造成一定影响。因为部分银行也曾经采用过“零利率、低手续费率”等明显具有误导性的营销术语推广信用卡分期,未来明确告知年化利率后,部分消费者的分期动力可能减弱。此外,从财务角度,信用卡分期从手续费重分类计入利息收入,已经在近期披露的年报中体现,我们在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的年报点评中已有具体分析。总体上,信用卡分期收入重分类会拉高净息差、增加生息资产规模,对应减少手续费收入,降低中收占比(图2),但不影响经营实质。
对于去年以来受到高度关注的互联网贷款行业,我们认为贷款利率展示规范化,会对很多中下游的平台产生冲击,此类平台大部分仍然凭借“信息不对称”展业,对头部平台则影响有限,目前头部平台已经相对合规。不过,后续监管层对于消费者大数据、征信隐私等方向的监管可能逐步落地,预计仍会对头部互联网贷款平台产生冲击。
投资建议:当前继续看好银行股上涨行情,贷款利率上行逻辑下,推荐国有大行和头部零售银行。
我们年初以来一直强调“贷款利率回升”的行业主线逻辑,微观层面广泛调研反馈,一季度中下旬以来部分信贷产品定价已经回升,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先企稳、后回升,看好银行股估值继续上涨。当前时点,重点推荐受益于利率回升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同时推荐负债端优势显著的头部零售银行,即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1)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利差继续收窄;2)资产质量指标再度波动;3)银行存量理财资产处置进度不及预期。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4-01 08:50:05
2021-03-31 19:49:53
2021-03-31 17:50:07
2021-03-31 13:49:47
2021-03-31 13:49:02
2021-03-31 12:50:1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4-01 08:50:22
2021-03-31 19:50:05
2021-03-31 19:49:18
2021-03-31 18:49:21
2021-03-31 17:50:19
2021-03-31 17:49: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