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25 16:50:20来源:大众网
“碳中和”无疑是近期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而在A股市场上,“碳中和”概念也是当前最强风口。哪怕在A股连日跌跌不休的状态下,相关概念股也依然坚挺。次新股南网能源成为年内第一只10倍股;顺博合金在10个交易日内摘得9个涨停板,就连养猪大户温氏股份也跟着“躺赚”。那么,面对已经高起的股价,碳中和领域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又有哪些公司是被遗忘的角落?
牛打嗝放屁也能产生碳排放?
所谓“碳中和”或“净零碳排放”的原理是指能源消费(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碳排放等于植树或新技术(例如碳捕获和储存(CCS))减少的碳排放量。
也就是说,“碳中和”并不仅是简单通过控制碳排放实现的,而是要求企业或个人通过实现总量控制,达到进出平衡,产生最终相对“零排放”的结果。实现这种结果不仅有产能收缩这一种渠道,还可以通过工艺改进,二氧化碳回收,植树造林等多重方式进行,并不是供给端的“一刀切”。
然而,由于在如今科学家的讨论中,现有碳减排措施不是起效太慢(例如植树造林),就是难以商用(例如CCS)。因此而提出了净零碳排放理念,其更为简易的解释就是假设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接近零。
就目前来看,想要实现“碳中和”和“净零碳排放”,其主要着力点无非聚焦在了工业和农业这两大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上。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产业,其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
据悉,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农业碳排放增加了14%。而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农业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贯穿于从种养业生产、到能源和投入品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全过程中。其中,畜牧业和渔业碳排放占比最高,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1%。牲畜,特别是反刍动物(如牛),会在正常消化过程中(称为“肠发酵”)产生甲烷,此类排放占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此外,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产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是另一个重要部分。比尔·盖茨在其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中指出,农林畜牧业产生了全球近20%的碳排放,其中原因是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而甲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牛打嗝放屁而形成的,一氧化二氮则是因为猪拉屎和使用化肥而形成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为牛打嗝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于20亿吨二氧化碳,约相当于中国全年排碳的20%。
“碳中和”被遗忘的角落——酶制剂
不难看出,农业当中的农、林、牧、渔等行业在碳中和方面均可有的放矢。那么,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哪些标的还具有“碳足迹”呢?
如上述所说,植树造林似乎是公认的良策。研报数据显示,如果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的森林生长量一年要达到10亿立方米,比现在多一倍以上。然而,主业为植树造林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
在农业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今天,一些传统农业公司日益推进并不断壮大的酶制剂产业和酶工程研究,看起来更像是农林渔牧碳中和战略的答案。
那么,酶在碳中和过程当中起到何等作用?
对人们来说,酶并不陌生。它是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属于生物催化剂。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生命活动根本无法维持。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催化率高、专一性强和作用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酶的催化效率比一般的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这就是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非常容易进行的原因之一。
在酶的应用方面,酶制剂显然更为广泛。它是酶经过提纯、加工后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催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降低能耗、减少化学污染等特点。利用生物技术研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各类酶制剂,其应用领域遍布食品、纺织、饲料、造纸、医药以及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从行业来看,酶制剂不但在生物质能源等新兴领域发挥作用,并且有助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酶制剂产业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卫产业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酶制剂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碳中和过程里CO2的资源化利用。应用生物催化技术可以将CO2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无机物或有机物,且选择性高、反应过程绿色,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甲酸、甲醛和甲醇脱氢酶催化转化CO2产甲醇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环境友好型洁净能源生产过程,不仅满足新型碳资源开发要求,从根本上解决CO2排放问题,还能回归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绿色生态和人工碳循环新系统。
与此同时,饲用酶制剂已被公认为目前唯一能同时有效解决农业养殖领域中饲料安全、饲料原料缺乏和养殖污染等三大问题的新型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能有力推动我国养殖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并且符合与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有国家有利的政策支持,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酶制剂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我国酶制剂产量达146万吨,2008-2018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9.03%。2008-2017年我国酶制剂出口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酶制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随着国内酶制剂的研发水平和发酵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降低,饲用酶制剂不但完成进口替代,占领了大部分国内饲用酶制剂市场份额,而且成为少数几个出口创汇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之一。而食品酶、工业洗涤酶等高端领域目前以国外品牌为主,仍有很大的进口替代市场。
国内酶制剂行业的“沧海遗珠”
公司方面,国内酶制剂行业头部近年来涌现出了溢多利、蔚蓝生物等优秀代表。其中,蔚蓝生物作为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领域的研发强势企业,前瞻性布局了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发,构建了系统化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形成了以VLAND-PCP(基于饲料酶应用大数据系统的精准定制平台)精准定制酶、葡萄糖氧化酶、霉菌毒素降解酶、溶菌酶等酶制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为核心的多元化替抗产品解决方案,并且形成了链接饲料端、养殖端、食品端的综合服务体系,预计未来公司的饲料酶业务收入将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生产的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禽畜微生态、植物微生态、水产微生态、食品微生态,其中禽畜、植物、水产微生态统一受农业农村部管理,食品微生态受食药监局管理,公司的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新结构和生产新方式。
业绩方面,作为酶制剂行业龙头,溢多利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30.51%。作为国内最大的饲用酶制剂供应商之一,溢多利向来注重研发及产品更新,坐拥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创新型核心技术,为自身高速成长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开拓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水产饲料酶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升级现有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蔚蓝生物实现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12.27%;实现净利润7306万元,同比增长52.79%;其中,扣除非净利润为6156万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此外,蔚蓝生物近期公开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酶制剂、微生态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同时稳步推进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基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此外,记者整理资料发现,自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仅两个月时间,蔚蓝生物及公司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累计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合计1269.94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6.33%。这其中,多数用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项目、低成本乳酸、丙交酯和聚乳酸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以及企业研究开发等项目。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3-25 12:50:41
2021-03-25 10:50:01
2021-03-25 08:49:52
2021-03-24 16:50:27
2021-03-24 15:49:48
2021-03-24 09:51:54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3-25 15:50:06
2021-03-25 15:49:19
2021-03-25 14:50:30
2021-03-25 13:50:05
2021-03-25 13:49:23
2021-03-25 11:50: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