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1 16:50:13来源:科技日报
3月1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1年2月11日(除夕)—2021年2月19日(正月初八)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结果显示,在2月11日(除夕)至2月19日(正月初八)共计9天监测期内,共收集“春节”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037718条,日均信息量约78万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虽呈现出曲线波动走势,但每日相关舆情数量较为均衡,2月19日(正月初八)最多,为1068943条。
报告称,“电影票太贵了”“看不起电影了”成为今年很多观众发声吐槽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春节档(数据统计为初一至初五)全国平均票价为49.1元,比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高出4.5元,增幅为10%。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涨幅明显,较2019年春节档一线城市平均票价高出10.5元。
保利影城天安门店店长李旭坦言,今年春节档他所在的影院主要经历了三次涨价。“我们1月29日开始出售大年初一的票,刚开出30%的场次就看到卖得非常快,所以有了第一轮涨价,从50元左右涨到60元左右。临近春节时发现大家调整到七八十元,那就都调成七八十元。过了初一发现,即便涨到七八十元,售卖速度没有降,因此又涨了一二十块钱,这时观众的购票速度恢复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整个春节期间都维持在这个价格区间。”
电影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高空飞椅失控、游乐吊桥倾斜、烟花引爆井盖、一氧化碳超标、冷光烟花禁售等春节假日期间发生的多起人身安全事故,成为舆情关注的最大热点、痛点。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履行市场主体责任。今年各地倡导“就地过年”,一些近郊游、乡村游景区游客大增,对景区的接待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市场主体是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建议市场主体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经营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风险排查,坚决杜绝消费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强行业监管,建议监督管理部门把消费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堵住消费安全漏洞,坚守消费安全红线。从春节期间舆情热点事件看,事涉公共设施的人身安全事故,呈多发趋势,有的甚至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究其原因,除行为人本身的防范意识及能力欠缺、相关的监护不到位外,也与相关责任单位没有绷紧安全监管这根弦有关。
“小井盖”等公共设施安全事关“大民生”,建议相关责任主体,加大规范整治力度,推进监管关口前移,有效堵塞安全事故漏洞。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与此同时,增设警示提醒标志,提升公众主动防范能力。学校、社区、家长要把儿童安全教育放到首位,并尽到监护职责,杜绝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三是持续提升消费体验。电影票价暴涨,表面上是市场推动,深层次分析还涉及交易中的消费者体验。影院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抬高电影票价,继而忽略节日期间电影消费的大众属性,无异于杀鸡取卵,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理解,受伤害的最终还是自己的长远发展。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和消费环境的持续改善,人们对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更加重视。如果一个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则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建议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不断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3-01 12:49:59
2021-03-01 11:49:53
2021-03-01 11:49:06
2021-03-01 10:49:18
2021-03-01 09:49:52
2021-03-01 07:49:06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3-01 12:49:27
2021-03-01 11:49:20
2021-03-01 08:50:45
2021-03-01 08:49:57
2021-02-28 11:49:24
2021-02-28 10:49: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