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数字转型是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必然趋势

时间:9445-11-15 16:05:41来源:新华财经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银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关系到国家数字普惠金融的整体能力。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金投入、技术实力、人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数据沉淀、服务场景、客户需求挖掘方面存在短板。

然而,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没有退路,中小银行只有迎难而上。中小银行如何加快科技能力建设,将减费让利政策和普惠金融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中小银行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地方监管层能否提供相关支持,如主导搭建小微金融服务平台?记者日前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以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科技赋能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银行业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等痛点,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总部位于深圳的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开业的持牌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是其发展定位。近年来,该行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世界性难题,首先要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微众银行监事长万军表示,该行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金融科技能力,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小微业务模式,即在客户端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得以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银行端实现风险可承受、成本可负担、发展可持续,该行将其称之为“微业贷模式”。

据了解,微众银行在2017年底推出“全线上、纯信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业贷,服务于普适性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之后,又对该产品进行了延展,使之可以为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广大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贴合需求的服务。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微业贷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小微企业的新路径。

万军介绍称,微业贷已辐射27个省和直辖市,超过200个县级以上城市。在这些地区,每14家企业中就有1家有过微业贷的申请记录;在其中的部分城市,譬如郑州,每10家企业中就有1家申请过微业贷。

微业贷已为超过50万小微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其中很多之前从未在银行获得过企业贷款的小微企业,通过微业贷获得了首笔企业贷款,这样的企业在微众银行企业客户中占比超过2/3。

此外,微业贷共发放了超过240万笔小微贷款,累计发放金额超过3200亿元。微业贷的纯信用、纯线上、7×24小时、随借随还、分钟级获贷等特点,使得长期困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搭建综合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是首次获贷难,数字普惠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各类替代性数据的作用,助力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表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能首次获得贷款。然而小微企业一旦能够获得首次贷款,随后能获得第二次贷款的比率占76%,得到4次以上贷款的比率为51%,后续融资的可得率较高。

“小微企业是传统征信‘薄档案’群体,如果只使用传统负债类数据,必然会产生首次获贷难的问题。”余文建表示,对于没有贷款历史的小微企业,无法预估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针对小微企业首贷难、信用贷难等问题,浙江银保监局会同省发改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54个省级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着力解决以往平台存在的数据质量差、信息共享方式单一、供需对接效率低、平台封闭运行等问题,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据浙江省银保监局副局长崔安明介绍,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加大信用贷能力建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数据信息,推广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式,加大科技运用,摒弃传统的过于依赖抵押的典当文化和风控理念,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

此外,针对首贷户发展精准获客难、授信审批难、有效转化难等问题,浙江省银保监局联动经信、财政、市场监管、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出台十项措施,探索“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全流程、递进式金融服务,建立涵盖业务拓展、授信管理、考核激励、风险补偿以及监管评价等多维度支持保障的首贷户精细化管理和培育体系,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创新小微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被称为“互联网之都”的杭州,走在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前面。作为当地的城商行,杭州银行在发展小微金融方面有哪些创新?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杭州银行运用“数据、信用、抵押”三个支柱,稳步发展小微信贷业务,运用大数据、规则引擎决策模型、人脸识别技术、移动作业设备和电子签名等金融科技技术,赋能小微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一是数据支柱。杭州银行以探索银税合作新模式为契机,坚持“标准化”原则,利用征信、税务、工商、法院和第三方大数据,运用人脸识别、规则引擎等技术手段,打开了以“跑数”模式创新小微信贷产品的新途径。“税金贷”就是杭州银行首次应用大数据技术尝试“跑数”的典型案例。

据杭州银行副行长陈岚介绍,杭州银行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聚焦小微“税金贷”“云小贷”等系列信用微贷产品,积极尝试“跑数”模式,上述产品均实现了在线申请、在线自动预审批、线下核实签约、网上自助提款和还款,满足不同客群差异化需求。

二是信用支柱。坚持“专营化”原则,设立专营小微的杭州银行台州分行。为保证“模式不走形、商业可持续”,杭州银行研究出了杭银版的“小微基本法”。即:明确定位于融资500万元以下、户均100万元以下的客户,并坚持“四个单独”:单独制定风险政策、单独制定授权规则、单独制定风险容忍度、单独制定问责制度。“小微基本法”为杭州银行台州分行建立了单独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也开创了同类城商行中整个分行专营小微的先河。

三是抵押支柱。坚持“本地化”原则,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价值,讲究时效管理、集约运营,做大小微基础信贷业务。“云抵贷”是杭州银行针对拥有自有优质住宅的小企业主开发的一款纯线上申请、线上评估、线上审批的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产品,最高额度达800万元。杭州银行的线上抵押贷款产品突出了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树立了“当你见到客户时,放款倒计时已经开始”的时效理念,实行 “5个1”作业时效要求,即:1天内调查、1天内审核、1天内看房(签约)、1天内进抵、1天内放款。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