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数字时代应兼容老年人的慢节奏

时间:3410-10-25 16:03:58来源:南宁晚报

疫情防控所需要求出示健康码,有老人翻遍手机也找不出“码”;有些景区、地铁站“仅支持扫码支付”,有老年人拿着现金无可奈何;不少城市看病、买火车票要手机预约,一些老年人离开子女寸步难行……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有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升至34.8%左右。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手机扫码时代”,两者如何并行不悖,让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最近,75岁的岳父深感老人手机的落伍,下决心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看得出,他对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网络交流等“新鲜事”的憧憬和兴奋,他也像小学生一样在努力地学习如何操作相关功能,但折腾了好些天,他勉强能够接打电话,能够看看网络新闻,对其他功能还是云里雾里,即便临时学会了部分功能,但不久就会忘记,即便在理论上已经掌握了个别功能,在操作时也常常戳错了屏幕,弄得手忙脚乱……我想,在数字生活中,岳父的表现颇具代表性,岳父就是很多老年人的缩影。对于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尴尬和困难,社会必须正视,必须拿出应对之策。

实际上,很多老年人都有融入数字生活的愿望,只不过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动手能力差,记不住一些使用程序,或者操作不熟练,因而匹配不上数字生活的“网速”,难以顺畅地享受相关智能化便利。也有不少老年人对扫码支付等缺乏信任,怕上当受骗,对数字生活持观望、犹豫甚至抵触的心理。这些老年人大都属于数字可塑群体,只要对他们抱有耐心,加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完全可以让其中一大部分老年人享受到无障碍的数字生活。

子女等晚辈应该承担起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责任,多教一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各种常用的程序,体验与生活关联程度较高的数字操作功能。近日,浙江杭州一个姑娘,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步骤详细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让外婆掌握了操作微信的要领。如果晚辈们都能有这位姑娘的爱心、孝心、耐心和细心,何愁教不会老年人相对简单一些的通用数字技能。同时,社区村委、老年人社团、老年学校、公益组织等可针对老年人的现实困难和需求,给老年人办办手机培训班或数字培训班,给老年人创造学习交流数字技能的平台。手机等智能产品的生产企业、APP程序设计运营商等也应开发设计一些功能简单、操作便捷的智能产品或程序,以适应老年人的操作特点。

当然,有一部分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实在难以学会一些数字功能,或者实在不愿意“触网”。对于这样的老年人,晚辈或他人应该积极提供“代办服务”。而医院、车站、餐馆等服务单位也应该在数字服务通道之外再为老年人开通传统服务通道,比如,医院为老年人留出一定数量的现场挂号资源和电话预约挂号资源,公交系统开放现金支付和数字支付两套系统,车站、机场等开通无健康码通道,有关部门帮老年人开具健康出行证明或制作纸质健康码……实际上,一些地方或单位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也获得了社会好评,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

数字时代也属于老年人,也应该兼容老年人的慢节奏,不该将老年人边缘化,不该堵住或窄化老年人的权利实现路径,不该降低老年人的便利指数。社会各界需共担责任,尽力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便利,同时也要保持与数字通道并行的传统通道的畅通。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