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科技创新为“天路”筑起安全防线

时间:2020-08-24 07:49:28来源:青海日报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速度最快、运量最大、环境最恶劣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也被称之为“天路”。多年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为“天路”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智慧天路”:51个高海拔车站无人值守

2018年,青藏集团公司提出打造“智慧天路”的发展构想,围绕“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冻土预防、沙害治理、设备维护、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大量领先国内国际的新技术、新设备,成为青藏铁路安全畅通的重要保障。

走进青藏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通过一台巨型显示器,整个青藏铁路全线景象一览无余。

作为全国首次装设视频监控系统的中国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装有近3000个俗称“天眼”的摄像机,调度人员可随时调取沿线实时画面,监控列车运行状态。装设在格拉线52个重点风区地段的“大风监测预警系统”,俗称“顺风耳”,遇有暴风天气时,终端会自动提醒调度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在高海拔车站安装的道岔融雪设备,通过数字传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传递下雪、停雪信息,运用远程控制加热系统,实现自动融雪,保证降雪时道岔能顺利转动。

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拉段上,冻土区段长达550多公里。经过不断探索,青藏集团公司采取对路基不稳点以片石保温隔热、用辅助热棒降低地温、给多年冻土路基加强排水等措施,保证多年冻土路基的线路稳定。

“‘智慧天路’的建设加快了青藏铁路的科技化步伐,基于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实现了51个高海拔车站的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计量所副所长汪要武说。

60项重点领域科研技术和设备运用其中

傍晚,在海拔3700多米的格尔木电务段日喀则信号车间练功场,车间主任王启平正在指导青工进行“铁路新型道岔融冰雪系统”的测试学习。

“这套系统35秒就可以让道岔温度从5摄氏度升高到35摄氏度,而且能使钢轨、滑床板的发热效率达到98%。”王启平解释。

学习贵在实践。青藏集团公司通过积极打造“产、学、研、用”四方融合的学习培训模式,建立起一线126个车间练功场和21个基层单位职教培训基地,将各单位技术骨干吸收为本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高原工匠工作室的成员,鼓励全员学习创新。通过与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高原铁路运营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创新能力。

为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青藏集团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先后推进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高原高铁综合检测、自然灾害检测监测、异物侵限报警等系统的研究运用。自主开发了裸装玻璃运输架、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新型动态轨道衡和超偏载仪系统以及6H、5T、6A系统等各类科技项目106项。从2018年至今,有60项重点领域的科研技术和设备被推广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多项新技术、新设备在各工种、各领域大显身手。

初步建成一支规模广、门类全、素质优的人才队伍

“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以后我要更加努力钻研,为铁路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4月18日,在青藏集团公司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上,技术革新奖获得者西宁电务段西宁北站信号工区工长刘文波说,他潜心发明的“电缆铝护套开剥器”获得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

为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研发力度,青藏集团公司建立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了每两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及推进计划,修订完善了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管理办法、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机制,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形成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激发职工学习研发的积极性,青藏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和“1533”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队伍提素工程和“青藏铁路工匠引领工程”发展目标,培训选树一批专业领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积极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锻炼等方式,强化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规模广、门类全、素质优的人才队伍。日益茁壮的人才队伍,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天路”的安全畅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