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一家外企在中国的探索实践:带来“白领机器人” 让“数字同事”改变工作

时间:2020-07-28 11:50:14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一家在日本东京拥有800多名员工的电视传媒公司,曾为一项似乎微不足道的工作伤透了脑筋。广告部门安排专人每天在网上收集公司股价信息,汇总至表格并形成报告,再群发邮件给公司所有员工。这项工作不能出丝毫偏差,必须保证股价统计完全准确。然而,这项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事务性工作,耗时费力,承办人压力巨大。特别是遇到承办人请假,根本没有同事愿意临时接替,因为一旦发生差错,后果就很麻烦。终于,公司下定决心将这项枯燥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交给了“白领机器人”。这种名叫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的“白领机器人”,每天自动统计股价数据并准时发送给员工,再也不会出错。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从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正在发力的RPA解决方案,也被称为数字化劳动解决方案,它不是机械设备实物,而是装入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它“学”得快,效率高,不犯错,不“抱怨”,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人们平时基于电脑的各种工作。近几年RPA市场迅速增长,部署RPA对很多企业而言已迫在眉睫。

用机器人代替重复繁琐的工作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使用了RPA的企业大受裨益。很多工作,员工不必到公司登陆内网打开ERP系统,只要在家办公输入自己的工作数据,发邮件给公司的RPA,随后大量工作就交由RPA完成。

RPA并非新的技术概念,2012年即已提出。与生产线上不停挥动机械手臂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它作为虚拟劳动力,是将重复的线下及人机交互工作转化为标准化的数字流程,依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

RPA适用于替代基于一定规则、固定形式、大量、重复的人工工作。它能够稳定解决问题,避免人工常见的失误,极大提升了那些原本属于白领职员的工作的生产效率。

事实上,RPA能够充当白领的助手,而并非用来裁减白领。RPA能够让员工腾出更多时间思考,集中精力完成创造性的工作,为更高附加值的事业做出贡献,员工也有了更长远的职业空间。

企业的实践表明,RPA不仅让工作提速,也为管理减少了很多麻烦。如果整天纠结于重复性的繁琐工作,一名员工通常忍受不了太长时间,企业只能招聘新人,但又面临从头培训的困境。

如今,大数据技术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5G让数据传输的速度数倍加快,下一步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朱磊表示,中国以往常常提到人口红利,未来伴随新基建的东风,将更多发挥数据红利的优势,用数据驱动为企业降本增效和整个社会发展创造新动能。

他告诉记者,在整个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RPA是信息数字化转化的利器,人事、财务、采购、销售、市场等部门使用全年无休的RPA解决方案,企业将借此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国市场突飞猛进多行业收益

世界知名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RPA市场从2017到2022年将以30.14%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到2022年达到24.67亿美元。

之所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日立解决方案(中国)上海分公司华东解决方案事业部RPA技术总监张羽啸认为原因之一是RPA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

张羽啸举例,日立正在为日本的多家大型银行提供RPA解决方案服务。银行有大量纸质票据等材料,RPA利用图文识别(OCR)等技术,结合金融专业知识,把非标准化的数据全部实现数字化,快速整合入计算机系统,为银行最为关注的风险防控等核心业务提供数字化转型帮助。

此外,制药业较早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研发,对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数据化需求强烈。日立瞄准了制药业,在中国已有十几家药厂部署了日立的解决方案。张羽啸透露,公司还将在物流业和公共事业领域拓展RPA业务。

朱磊认为,同所有的技术一样,RPA也经历了逐步提升的过程。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中国已经涌现出众多RPA供应商。

朱磊表示,现今中国RPA市场正处于有望获得突破的阶段。在他看来,宏观背景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政府多措并举的推动下,中国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远远超过海外,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短短几年中国企业对数字化都产生了新的认识和需求。他说,日立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力切入RPA恰逢其时。

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华东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松原彩子告诉记者,日立集团作为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不仅在RPA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更是在OT和IT领域积累雄厚,可以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着眼,持续性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朱磊进一步解释,日立自身拥有遍布全球的各类制造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感同身受,深知中小企业遭遇的难点和痛点。因此,日立能够用扎扎实实的数据和在各国类似场景中利用RPA解决方案取得预期效果的真实案例,来量化解释RPA到底能节省多少人工、提高多少效率。即使应用企业对RPA缺乏充分了解,也可以提供建议及整套的参考方案,这对应用企业颇具价值。

挑战来自“标准”前景在于AI

RPA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或将不可避免。朱磊预计,未来1~2年中国RPA供应商还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朱磊表示,日立希望与中国的RPA供应商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他表示,日立全球范围内开展RPA业务,在欧洲、美国、东南亚都有当地的合作伙伴,以更好地满足有所不同的市场需求。

松原彩子表示,本土RPA供应商各具特点,它们也更了解当地的政策,更为细腻地把握当地企业在人事、财务上的工作习惯。

“我们提供RPA在全球共性的技术和服务,本土供应商更能理解应用企业的需求。”朱磊告诉记者,日立正在积极寻找在人事、财务等方面具有专长的本土供应商。

与此同时,朱磊也对新计费模式寄予厚望,认为其规模将超过现有模式,供应商利润率也会稍高。

与传统项目类似,目前应用企业每年向日立支付固定费用,包括RPA使用许可费和导入实施后的服务费,其中服务费在应用企业大幅更改业务流程而自己又难以独自调整时才会增加。日立希望未来更多采取为应用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的计费模式——在设计完成RPA后,并不将其导入应用企业自身的系统,而是留给日立运行RPA,按照企业的要求提供数据、报表等最终结果。应用企业不必担心RPA的维护,只需按照拿到的工作成果数量付费即可。

例如,同样一项工作,雇佣员工每天支付300元薪酬,使用RPA只要100元就能完成,每月将为此节省6000元,企业自然会倾向于使用RPA。朱磊认为,这种方式对应用企业更加简便和直观,并且没有前期投资,只为“看得见”的结果买单。

RPA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应用企业内部的工作缺乏标准规程。

“企业员工常常把自己的习惯带入工作,一项简单的任务,小组内的五位员工可能有五种不同的作业方法。”张羽啸表示,这就要求设计之初就考虑工作规程的统一,梳理出符合应用企业内部规定且员工易于接受的流程。“有些员工资历老,不太愿意改变。企业部署RPA及整个数字化转型中,员工需要放弃‘我以前一直是这么干’的执念。”张羽啸说。

朱磊表示,RPA解决方案在前期设计中,搭建标准的过程耗费大量时间,RPA开发人员和应用企业需要详细讨论,从而完成调研,规范流程,满足RPA自动化运行的前提条件。他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作为数字化工具的RPA还未达到高度智能化。

RPA的技术趋势是与AI更加紧密地结合,减少人工在其中耗费的时间。朱磊分析,RPA正在引入声音识别、图像识别等AI技术。只要安装好摄像头等,AI就可以通过观察使用者的工作行为,替代人工自动归纳出标准化的流程,从而大大缩减了人工记录和分析的时间。“RPA必须不断地更新升级,引进智能化的手段。”他说。

RPA操作简便,使用门槛并不高。“从总体看,未来企业对RPA的接受程度将会与现在对Office一样。RPA也将和企业的员工成为同事,成为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资源。”朱磊表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