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数字政府”要避免单纯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

时间:2020-07-28 11:49:27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数字政府建设,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必须以业务为牵引,真正找到问题的痛点,避免单纯的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模式。7月24日,在“2020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政府与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终老百姓是否满意,企业用户是否满意,公务员是否满意,是我们检验数字政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技术选择上,不一定要选最新的技术,可能要选相对成熟的技术以及创新的管理模式。”

胡坚波,长期从事信息通信技术政策的研究,以及数字政府与新型智慧城市等方向的规划研究。他认为,数字政府和城市治理、数字社会及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典型的四个场景。而智慧城市经过10年的发展,出现了五个转变:一是定位方面的转变。过去的智慧城市更多是把自身作为一种技术的支撑手段,在新的形势下,智慧城市可能更多要引领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重心的转变。之前的智慧城市更多是强调一个城市的管理,未来可能更多要强调整个城市的运营及服务,即如何构建服务型的政府,如何提升政府服务的效能。三是主体的转变。原来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未来可能更多要倾向于由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四是手段方面的变化。之前的技术手段更多是一些单点技术,如强调物联网、云计算,未来更多的是一种技术集成创新,如数字孪生城市。五是理念的变化。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强调治理,未来的智慧城市不仅要治理,而且要赋能城市发展。

结合一些基层社区和地方职能部门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出现的问题,胡坚波认为,这反映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存在不足,从信息化的角度看,就是对于数据的聚合和整合存在明显不足,跨领域跨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存在不足。这要求我们加速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

数字政府本身是新型智慧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各省市对于建设数字政府都非常积极,特别是沿海省份在数字政府方面走得比较快。谈及数字政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胡坚波认为,首先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他以纵向的专网举例说:“这些专网体系相对封闭,很多省都反映说很多的纵向数据传送以后没有回流,无法回馈到城市,城市实际上不了解这些数据。”再则是标准不统一,特别是数据标准不统一,对数据共享造成了很大障碍。此外,在管理上由于数据产生有相关的责任体系,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共享。“很多地方在数据共享上做了很多工作,开展了大量协调工作,也在一些范围内实现了数据共享。但目前的数据共享还不尽如人意,未来还需要大量的统筹协调和资金投入,这是当前整个数字政府推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他说。

其次是建设运营的方式问题。胡坚波表示,之前的数字政府,很多城市更多依赖于政府投入,可能功能实现不错,用户使用还可以,但是由于没有一种持续的运营方式,导致后期的成本很高,用户的体验不好。

再次是政务数据的开放问题。胡坚波认为,整体来说,和共享相比,政务数据的开放程度是比较低的。由于整体开放的数据比较有限,使得整个开放数据的价值并不高,开放数据的使用比较少,数据的更新频率也比较低。因此,未来要建立有效的开放机制,来发挥数据的潜能。

最后是人才的缺乏。胡坚波表示,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在欠发达地区缺乏,即使是大城市的政府机关里,这样的人才也是比较缺乏的。

对于数字政府建设,除了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避免单纯的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模式外,胡坚波还建议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促进数据的有序流动,加强数据的治理能力建设。既要实现跨行业、跨层级的数据关联,分析数据之间的因果性,挖掘数据的价值,也要做好数据清洗及数据质量的管控,增加数据的可用性。他特别强调要加大数据开放的力度,“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激活数据的价值”。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